方法选择江西省新建成并刚投入使用的6所学校的72间教室和宿舍为研究对象,采取干预对照研究,对室内环境污染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干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关闭门窗0.5小时后,宿舍中甲醛含量超标率达到95.83%。通过干预措施,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甲醛含量在第1和第2季度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在正常活动情况下,教室中CO2和细菌菌落总数的超标率分别为41.60%和36.11%。然而,通过干预措施,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教室室内空气质量的效果并未体现出明显差异。但是,随着课时的延长,教室空气质量逐渐恶化,课中已有36.11%的教室CO2超标,课末达到52.22%;细菌菌落总数方面,课中已有32.77%的教室超标,课末达到51.66%。
研究表明,新建宿舍存在甲醛污染问题,而教室室内空气质量随着课时的延长逐渐恶化,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对学校的预防性卫生监督提供理论依据,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控制和消除室内环境污染对学生健康的危害。
环境污染、干预性研究、对比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根据调查显示,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高2~5倍,严重时可达100倍。室内甲醛浓度是室外浓度的6.65倍[1],已成为对人体健康构成重要威胁的诱因之一。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新建了许多学校校舍。然而,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极易受到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因此,笔者在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开展了新建校舍室内环境污染现状及干预对策的研究,旨在了解新校舍室内环境质量和危害因素现状,以便及时提出预警和防制对策,控制并消除室内环境污染对学生健康的危害。同时,该研究为制定相应的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主要授予检察院、环境行政机关、环境团体或个人等主体。在欧美国家,检察院被视为有资格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当然主体,而中国的地方立法和司法实践也认可了检察院作为原告的身份。然而,检察院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只能进行有限的事后救济,其监督是
政府如何通过法律措施支持垃圾分类和处理。政府可以在小区建立垃圾分类设施,设立垃圾分拣处理站,吸纳就业并促进垃圾分类。同时,政府可限制过度包装和未经处理的蔬菜进入市场,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这些措施旨在有效应对垃圾问题。
当今,人类正面临“煤烟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之后,以“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次环境污染。因此,美国已将室内空气污染归为危害人类健康的 5 大环境因素之一。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
为结婚需要,栗-明决定将家里的住房进行装修,遂找到**华彩建筑装饰工程公司。2002年8月,经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检测,室内挥发性有机气体严重超标,其中甲醛超标21倍。与**华彩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协商无效后,栗-明遂将该公司告上法庭,索赔各项损失379万余元,其中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