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大污染事故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本罪指“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造成者其它危险废物,造成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1)重大污染事故罪的客体特征
本罪所侵犯的是国家对环境保护和污染物防治的管理制度。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环境是保护人们的健康,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我国制定并修改了《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修正)《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条例》(2000年3月),《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987年9月通过,1995年10月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8月通过,2000年4月修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放射防护条例》、《工业“三废”排放方式行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条例》等一系专门防治污染的法律法规。
违反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构成犯罪行为的就是违反国家对污染物防治的管理制度。
本罪的犯罪对象为危险废物,具体包括为:①放射性废物,②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③有毒物质或其它危险废物。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相关规定。该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污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文章详细阐述了法律法规对排污申报的要求、申报登记的要求和程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申报登记的程序和检查。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法
政策法规处的行政复议相关内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可申请复议。复议内容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侵犯经营自主权、许可证办理、证书变更等决定的不满。申请人应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在受理申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修宪处理并非现实选择,重点在于加强已有应急法律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建立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管理机构,整合到国家常规管理体制中,并进行实践检验和应急处理演习。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也是完善应急机
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后果严重,依照法律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污染环境罪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罪名做出的补充规定,取消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罪名,改为“污染环境罪”。该罪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