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保护改善 >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的基本内涵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的基本内涵

时间:2024-04-12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6045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的基本内涵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规范

一、紧急条款和紧急状态法的核心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性事件中,调整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核心是宪法条款上的紧急条款和紧急状态法,主要关注应对突发事件行政措施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二、规定的层级和范围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规定主要包括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其中,《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规定了环境应急的基本内涵,即指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环境应急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管理问题

目前,行政机关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管理问题已成为我国应急立法中的重要议题。由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涉及社会利益的优先性,个人自由可能会受到限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立法的重要任务在于在两者之间划定清晰的法律界限,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常态法律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即在有效控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同时,尽量将对民主和自由的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四、提高应急能力的基本内涵

多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可以控制在普通行政应急管理的范围内,一般不会危害宪法制度。因此,如何提高应对频发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能力,成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立法的基本内涵。我们认为,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是国家在防范和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基础和基本原则,也是国家紧急状态法律体系的一部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立法的基本原则作为法律原则,不同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的原则,也不同于政府应急管理内部行为准则。其内容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立法的基本原则应具有根本性,规范的对象和内容是政府和公民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中各自的权力义务关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