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保护改善 > 给“环境”一个准确的法律定义

给“环境”一个准确的法律定义

时间:2024-08-26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6109

《环保法》的修改势在必行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是基于1979年的《环保法(试行)》进行修改的。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20年来国际国内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环保法》的修改已是势在必行。

一、修法是立法的动态表现

依法治国必须有法可依,立法成为建设法治国家的第一步。从创制法的角度来看,立法是制定法律的过程,将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然而,立法面临着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首先,立法者本身存在认知和认识的局限性,无法全面了解客观事物,加之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其次,法律无法预知立法后的变化情况,立法后的变化往往难以预料。因此,修法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修法本质上也是一种立法,只是与制法权表现不同,修法是对已有法律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二、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修改《环保法》的要求

1. 提升《环保法》的地位

目前我国现有的《环保法》地位相对尴尬。首先,它不是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与刑法、民法等法律地位不平等,无法统领其他环境相关法律;其次,由于大气、水、固废等污染防治法的制定,《环保法》失去了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难以实施。因此,需要通过修改《环保法》来提升其国家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地位。

2. 适应环境问题的高要求

现实社会中严峻的环境问题对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提出了高要求。因此,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对环境进行比较抽象的界定和适当列举的模式,避免立法时的局限性。同时,也需要对环境进行明确的法律定义,以满足法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及其重要性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相关规定。该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污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文章详细阐述了法律法规对排污申报的要求、申报登记的要求和程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申报登记的程序和检查。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法

  • 停车场刮蹭逃逸后果可能构成肇事逃逸

    停车场刮蹭逃逸的后果,指出其可能构成肇事逃逸。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肇事逃逸等特定行为将受到罚款或拘留等处罚。关于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存在三种主要观点:“罪后表现说”、“独立行为说”和“分别情况说”,每种观点对逃逸行为的定义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 政策法规处

    政策法规处的行政复议相关内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可申请复议。复议内容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侵犯经营自主权、许可证办理、证书变更等决定的不满。申请人应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在受理申

  • 审慎对待立法万能主义的蔓延
  • 行政执法的定义和要素
  • 律师函的定义与作用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