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发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4条第(3)款规定,涉及环境污染赔偿纠纷的加害人需要承担举证责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根据我国环境法律的明确而严格规定,环境污染赔偿纠纷中的加害人可以主张以下免责事由:
排污企业作为加害人,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其行为与环境污染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所谓的因果关系是指人们从长期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关于前后两种现象之间内在规律性必然联系的认识。根据经验,如果前一现象必然导致后一种现象的发生,那么这两种现象之间就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加害人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不存在因果关系,那么将推定存在因果关系。
各级人民政府对排污企业的检查制度。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有现场检查权,可查封、扣押违规排污企业设施和设备。政府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向人大报告环境状况并接受监督。
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困境和应对之策。随着海洋污染事故的频发,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面临挑战。当前,由于缺乏直接的诉讼主体和对公益损害认识不足等问题,海洋环境公益诉讼鲜有人问津。通过提出塔斯曼海轮海洋溢油生态索赔案等案例,文章指出了当前海洋环境公益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起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其中3起为环保公益组织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10起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并重点介绍了环保公益组织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及其挑战。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环境资源民事案件数量上升,但环境公益组织参与诉讼的数量和能力均存在不足。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就拒绝受理的腾格里沙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民事公益诉讼在环境资源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环境公益组织在提起诉讼时面临困难,诉讼能力存在不足。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审查中国绿发会提起的公益诉讼再审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