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触电电压等级的不同,触电案件可分为两类:高压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和低压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高压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于电压大于等于1000伏的触电赔偿案件。在这类案件中,作业人从事对周围环境具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时,应承担赔偿责任。这是一种严格责任或无过错责任,即不论加害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只要发生了损害事实,作业人均要承担责任。
低压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指的是因非高压电引起的事故。在这类案件中,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有过错承担责任,无过错不承担责任。受害人要获得赔偿,必须证明致害人有过错或法律推定致害人有过错。受害人有过错的,应承担相应责任。如果被告人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即可免责。
在处理触电案件时,首先应确定触电设备的电压等级,然后根据不同的高低压等级适用不同的法律。
在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一些原告方常常将电力管理部门与供电企业划等号,这是与法律规定相违背的。根据《电力法》的规定,电力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而电力企业没有行政职能,只是普通的民事主体。
因此,在人身触电案件中,如果受害人对事故发生的电力监督管理有异议,应该提起行政诉讼,而不是在民事诉讼中提起,更不能将应由电力管理部门承担的监督管理责任归责到供电企业身上。
在具体的触电案件诉讼中,首先应明确是行政职责还是民事义务,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诉讼主体。
电力是一种特殊的物质,需依靠电力设施进行输送。根据民法理论,物的交易前提在于物的所有权,而所有权转移的标志一般为物的交付。在电力交付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区分产权的分界点来认定电力设施产权人。
一般来说,电能在谁的设施上所有权就归谁,电流一过了设施的产权分界点,即视为交付。同时,为了确定交付的数量,还需在交付的点上安装一个计量装置以方便管理和使用。
因此,在电力设施产生事故时,一般情况下,产权设施上发生事故的责任应由设施的产权人承担。根据《供电营业规则》的规定,供电设施上发生的事故的法律责任由供电设施产权归属确定。然而,产权所有者不承担受害者因违反安全或其他规章制度,擅自进入供电设施非安全区域内而发生事故的法律责任。
在具体的触电案件中,应根据当事人的协议或根据相关标准来确定电力设施的产权归属,以便确定责任主体。
归责原则是指在造成他人损害时,根据何种标准确定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在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归责原则。
在低压触电案件中,适用过错归责原则。受害人要获得赔偿,必须证明致害人有过错或法律推定致害人有过错。受害人有过错的,也应承担相应责任。如果被告人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即可免责。
在高压触电案件中,适用严格责任或无过错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人应承担民事责任,除非能证明损害是由他人故意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被告人只有在能证明自己无过错时才能免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电力设施产权人应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在高压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赔偿纠纷中,如果损害后果是多个原因造成的,且无过错责任与过错责任混合存在,在适用法律时,除应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外,还应适用有关过错责任的条款。
原告因被告公司在其网站上刊登涉及个人隐私的文章而引发的侵权纠纷。原告提交证据并请求法院依法裁判,主张被告停止侵害名誉权、隐私权,删除侵权文章,并赔偿精神损害和承担诉讼费。本案涉及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的相关法律规定。
电力供应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用电地址、用电容量和用电性质,供电方式和供电质量,用电计量、电价及电费结算,以及用电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合同中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用电人不得擅自改变用电性质和容量,供电人应按约定的供电方式和质量标准供电,以及双方应保
中国关于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定罪标准及刑罚。文章详细阐述了犯罪构成、电力线路设施的保护范围及保护区、不同情况的处理方式、刑罚的最高限度以及加强打击破坏电力设备犯罪的措施。根据不同情况和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犯罪分子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刑罚。
培训及验收标准的相关内容。培训包括设备使用和相关技术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0小时。预验收在制造厂商工厂进行,包括外观、结构、出厂检测数据、试运行等方面的检查。最终验收在用户现场进行,涉及设备到达现场后的开箱验收、基本技术指标的技术验收等。设备保修期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