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电力供应与使用的管理,保障供电、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供电、用电秩序,安全、经济、合理地供电和用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制定本条例。
供电企业在批准的供电营业区内向用户供电。供电营业区的划分,应当考虑电网的结构和供电合理性等因素。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规划,纳入城市建设和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各级电力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电网经营企业做好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的规划。供电企业应当按照规划做好供电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
用户受电端的供电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电力行业标准。供电方式应当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便于管理的原则,由电力供应与使用双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电网规划、用电需求和当地供电条件等因素协商确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应当遵照国家产业政策,按照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择优供应的原则,做好计划用电工作。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制订节约用电计划,推广和采用节约用电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降低电能消耗。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采用先进技术、采取科学管理措施,安全供电、用电,避免发生事故,维护公共安全。
供电企业和用户应当在供电前根据用户需要和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签订供用电合同。供用电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供电方式、供电质量和供电时间;用电容量和用电地址、用电性质;计量方式和电价、电费结算方式;供用电设施维护责任的划分;合同的有效期限;违约责任;双方共同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条款。
电力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供电、用电的监督和管理。供电、用电监督检查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供电、用电监督检查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证件。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违法行为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本条例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国关于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定罪标准及刑罚。文章详细阐述了犯罪构成、电力线路设施的保护范围及保护区、不同情况的处理方式、刑罚的最高限度以及加强打击破坏电力设备犯罪的措施。根据不同情况和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犯罪分子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刑罚。
培训及验收标准的相关内容。培训包括设备使用和相关技术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0小时。预验收在制造厂商工厂进行,包括外观、结构、出厂检测数据、试运行等方面的检查。最终验收在用户现场进行,涉及设备到达现场后的开箱验收、基本技术指标的技术验收等。设备保修期为三
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刑罚标准和具体判定。针对破坏程度不同,该罪的刑罚有所区别,若破坏行为危及公共安全程度严重,最高可被判处死刑。该罪对象限定于电力设备,其他财物不构成此罪。同时,如果行为人以放火、爆炸等方法破坏电力设备,将按照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的原则进
国家鼓励农村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电力供应的相关政策。农村地区被鼓励开发水能资源建设水电站,推动农村电气化进程。国家还支持农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多种能源进行电源建设,以满足农村电力需求。农业和农村用电管理办法也为农村电力供应提供了指导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