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工存在的存在的原因
当前我国一个特殊的“劳动者”群体——童工,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各类劳动关系中,成为阻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重要因素。童工群体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农村落后地区经济、思想观念落后以及义务教育不普及是导致童工问题的源头;第二,经济利益的诱惑是引发童工问题的直接原因;第三,社会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是重要原因;第四,工会未能充分履行维护职能是重要原因;第五,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重要原因。童工的存在既深深伤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也严重阻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乃至社会的进步,因而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第一,加强法制法规建设,完善禁止使用童工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管制和执法检查。第二,加大义务教育力度,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第三,促进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发展集约型经济。第四,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使这种制度覆盖到广大的农村落后地区。第五,推进经济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第六,大力宣传禁止雇佣童工的重要意义,从观念上根除雇佣童工的错误思想。
二、发现使用童工时的具体做法
使用不满十六周岁以下的儿童,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后,可以向当地劳动机关举报。
举报电话号码12333。
法律链接:《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教育、卫生等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给予配合。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应当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使用童工的,均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三、相关的法律规定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下统称使用童工)。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
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
第三条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保护其身心健康,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允许其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
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允许其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的,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给予批评教育。
第四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必须核查被招用人员的身份证;对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律不得录用。用人单位录用人员的录用登记、核查材料应当妥善保管。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教育、卫生等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给予配合。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应当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使用童工的,均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车祸造成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的赔偿标准没有固定数字,但有相应的项目规定。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是可以赔偿的项目。医疗费和交通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的相关法条规定,如果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受到人身损害,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第三人造成的损害,赔偿权利人可以要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要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如果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
各方推举或指定的代表只能代表一方参加调解委员会。(三)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一)调解本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接受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业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以保障工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保护、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侵占工会经费和财产拒不返还的,工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并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