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侵权责任主体 > 用人者责任 > 禁止童工的法律保护措施解析

禁止童工的法律保护措施解析

时间:2024-01-01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6732
虽然我们国家一直是严厉的制止未成年人出来打工挣钱的,但是童工的现象一直没有杜绝,很多事业单位还是在招收童工,这样是触犯法律的行为,我们应该严厉的制止,童工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承担能力也是有限的。那么禁止童工属于什么保护?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禁止童工的法律规定及处罚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国务院颁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规定,各类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都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即童工。同时,任何单位或个人也不得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也不能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义务保障他们不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

使用童工的处罚

根据规定,使用童工的用人单位将受到以下处罚:

  1.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若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将根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的规定进行罚款,或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从重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还应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照管,所需交通和住宿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2. 单位或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的,将受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介绍一人处5000元罚款的处罚;职业中介机构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的,将被吊销职业介绍许可证。
  3.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保存录用登记材料,或伪造录用登记材料的,将被处以1万元的罚款。
  4. 无营业执照、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单位,以及未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使用童工或介绍童工就业的,将按照规定的罚款标准加倍处罚,同时该非法单位将被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取缔。
  5. 童工患病或受伤的,用人单位应负责送往医疗机构治疗,并承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和生活费用。
  6. 童工伤残或死亡的,用人单位将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如果用人单位是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相关单位将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撤职的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用人单位还应一次性对伤残童工或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进行赔偿,赔偿金额按照国家工伤保险的相关规定计算。
  7. 拐骗童工、强迫童工劳动,使用童工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以及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使用不满14周岁的童工,或造成童工死亡或严重伤残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有关拐卖儿童罪、强迫劳动罪或其他罪的规定进行处罚。
  8.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若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其他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既不要童工也不要贫困

如果让孩子在打工受苦和回家受穷中只能二选一,那真的需要权衡利弊。然而,凭借中国目前的财政实力,完全可以同时解决童工问题和贫困问题。

解决童工问题

一方面,落后地区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将更多资金用于教育,遏制腐败和浪费,确保孩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应该开放怀抱,不再驱逐移民,为农民工家庭提供城市居住的机会。只要两方面都得到解决,童工问题和背后的贫困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

舆论的反应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落后地区仍在掩盖成绩,通过宣传自己的扶贫成果来掩盖问题。例如,《喜德: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这篇新闻稿声称“适龄儿童基本上没有因为贫困而入不了学”,并通过统计数据显示学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100%。与此同时,发达地区仍然希望接纳劳动力,却不愿接纳劳动力的家庭,对城市新移民进行驱逐。这种情况下,童工问题和贫困问题如何解决呢?

在面对童工问题时,输出地和输入地相互推诿责任。2008年类似的童工问题曝光时,凉山方面表示“凉山非常重视民族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东莞企业非法使用童工,将黑手伸向了我们州的未成年人。”而东莞方面表示“未发现被拐带现象,将帮助凉山当地的失学儿童重返学校。”这种相互推诿的现象在本次事件中也有所体现。

曝光童工问题可以引起人们对我国仍存在这类“丑闻”的关注,这是曝光的积极意义所在。

舆论的检讨

然而,需要反思的是曝光引发的两种舆论。一种舆论强调了法律对雇佣童工的禁止,例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起了“拒绝招用童工”的“微倡议”。然而,这种舆论只关注打击雇佣童工而忽视了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实际上可能导致童工处境更加恶化。

另一种舆论过分强调“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曝光的媒体说成“真恶人”,甚至忘记了童工问题和贫困问题的责任人。这种偏激的舆论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询问证人的回避原则

    中国刑事诉讼中询问证人的回避原则及相关规定。侦查人员在存在利害关系时需回避。询问证人需由侦查人员进行,程序包括准备、选择地点、个别询问等。同时强调保护未成年人及特殊证人的权益,要求证人如实提供证据并承担法律责任。违反规定者将受到法律追究。

  • 打孩子是属于家暴还是虐待

    打孩子的行为被法律定义为家暴,且分析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和特征及其可能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有明确条款,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施暴者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文章旨在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并强调法律的严

  • 抢劫罪的辩护词

    抢劫罪中被告人的辩护词。被告人因未成年且为从犯,具备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此外,被告人认罪态度良好,无前科,主观恶性小,犯罪情节轻微且危害不大。根据未成年人保护原则,请求法庭对被告人减轻处罚。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对抢劫罪有具体

  •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问题包括哪些

    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问题,包括监护制度与诉讼主体的确定。我国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了生存权、发展权等权利,并设立了监护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当未成年人只有法定单位监护人时,如何确定诉讼主体面临挑战。当法定单位监护人之间互相推诿责

  • 未成年工的法律规定与保护
  • 未满18岁进厂属于童工吗
  • 给公司开车出了事故司机要赔偿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