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以租代征
时间:2024-06-16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有的人在征用他人土地的时候,可能会违反法律规定,以租代征,这严重侵害了被征用人的合法权益,被征收土地的人,是可以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的朋友就会疑惑,什么是以租代征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以租代征”行为的法律分析
一、概述
所谓“以租代征”,是指未经法定程序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行为。通过租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规避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逃避相关税费缴纳和耕地占补平衡法定义务。这种行为严重冲击土地管理制度,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和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目前,“以租代征”已成为各地普遍存在的违法行为。
二、法律依据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这意味着只有经批准的乡镇企业、村民建设住宅或乡镇村公共设施建设方可使用农民集体土地。换言之,任何其他形式占有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都属于非法行为,因此租赁农民集体土地的合同也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同时,《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承包方要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业建设。这意味着任何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无效的行为或合同将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三、法律后果
对于从事“以租代征”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将面临以下法律后果:1. 合同无效:租赁农民集体土地的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将不受法律保护。2. 行政处罚:相关行政部门可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工、恢复原状等。3. 民事责任:农民集体或受损利益方可依法向违法行为方追究民事责任,要求赔偿损失。4. 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导致刑事责任追究。
四、结论
根据法律规定,任何未经批准的非农业建设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租赁农民集体土地的合同也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从事“以租代征”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包括合同无效、行政处罚、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为维护土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必须严厉打击和规范这种违法行为的存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宅基地土地转让纠纷的处理方法
宅基地土地转让纠纷的处理方法。包括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如果协商不成可向受理机关提出处理申请或向上级申请复议或诉讼。同时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在处理宅基地权属争议时,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村民合法权益
-
村民委员会未经同意提留补偿款的法律责任
村民委员会未经村民大会同意擅自提留征地补偿款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该行为被视为违法犯罪行为,并涉及法律依据和相关后果。文章还介绍了村民权益的保护措施以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在干预村民自治事项时的责任。
-
土地征用制度的修正与完善
土地征用制度的修正与完善。文章指出,虽然《宪法》确立了土地征用并给予补偿的制度,但全国缺乏统一规定,各地区存在操作差异和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包括划定土地征用范围、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土地征用程序、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和分配原则等。
-
只有居住区的房子拆迁有补偿吗
房屋拆迁补偿的相关问题,指出拆建单位需按法律规定向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支付包括房屋补偿费、周转补偿费、奖励性补偿费在内的各种补偿金。补偿内容涵盖房屋价值、搬迁临时安置、停产停业损失等。同时,对于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个人住宅被征收的情况,市、县级
-
政府拒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处理办法
-
征地之以租代征违法吗
-
政府租用耕地建农贸市场是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