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朱某某与被告田某某是泾县泾川镇的居民。他们于1988年举行了结婚仪式,但至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他们育有一女田某。2001年底,朱某某与田某某一同到浙江打工,期间经常发生争吵。2007年9月,朱某某带着女儿另外租房居住。
2007年底至2008年5月,朱某某与她的小学同学童某频繁通话并互发短信。他们通话次数超过60次,最长一次通话时间达30分钟。在短信中,他们以“老婆”、“老公”相称,短信内容暧昧。今年10月,朱某某向法院起诉离婚。
被告田某某辩称,原告经常与其他男人交往密切,与童某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田某某提供了原告与童某的手机通话单和照片,要求原告赔偿精神损失。
法院认为,原、被告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但至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其婚姻关系属于事实婚姻。经法院调解后,双方不能和好,依法应判决准予离婚。根据原告与童某的通话次数、时间以及短信内容,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已超出正常的同学关系,且短信中双方均以夫妻名义相称。因此,被告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符合法律规定,应予支持。法院判决原告赔偿被告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
环境侵害中的精神损害问题,包括其定义、赔偿方式和确定赔偿的因素。文章指出精神损害包括愤怒、恐惧等情绪,赔偿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确定赔偿时,应综合考虑侵害人及受害人的各种因素。尽管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但随着法治建设
侮辱罪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侮辱罪的被害人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当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时,法院可判决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行为方式、造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当行政机关等侵犯受害人的人身权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需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离婚损害赔偿和夫妻侵权损害赔偿在我国婚姻法中有所区别。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的严重过错行为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夫妻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过错侵害对方的人身、财产权利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由于离婚损害赔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