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其他网络侵权 > 执法检查组:超六成受访者曾被强制收集个人信息

执法检查组:超六成受访者曾被强制收集个人信息

时间:2023-10-28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76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于信息的传播与收集是非常的方便。但是却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并且还将他人信息使用。最近执法检查组发表声明称超六成受访者曾被强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那么网络信息安全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来为大家解答。

超过六成受访者曾被强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一法一决定执法检查报告提请审议

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将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一法一决定”)的执法检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个人信息犯罪案件数量庞大

根据报告,公安机关在过去两年共侦破了3700余起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并抓获了11000余名犯罪嫌疑人。全国法院在2014年至2017年9月期间共审理了1529件利用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执行不理想

根据社会调查中心提供给执法检查组的万人调查报告,有52.1%的受访者认为,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必须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的法律规定执行得不好或一般。49.6%的受访者曾经遇到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现象,其中18.3%的受访者经常遇到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的现象。61.2%的人遇到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地位强制收集、使用用户信息的“霸王条款”,如果不接受就无法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52.5%的人认为执法部门在保护用户信息方面的成效一般或不好,许多人反映在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或滥用后,举报、投诉和立案难度普遍存在。

免费应用程序存在个人隐私问题

报告还披露,执法检查发现一些互联网公司和公共服务部门存储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但其安防技术滞后,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和盗用。一些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完善或未落实,导致大量用户信息泄露。当前在一些地方,利用网络非法采集、窃取、贩卖和利用用户信息已经形成黑色产业链。

信息安全法的性质

信息安全法属于刑事法律,是一种预防信息犯罪的法律。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的普及和信息的重要性,破坏网络安全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破坏计算机系统功能的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而且犯罪手段不断升级,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

保护信息安全的其他法律

除了信息安全法,还有其他法律起到保护信息安全的作用。最典型的是电子签名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签名法属于私法范畴,主要目的是保障电子商务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以保护个人人格权益为目的,属于行政法和民法的交叉法,与信息安全法有明显的不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维权的困难与法律保障

    网络购物的便利性与缺陷,以及法律保障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网络购物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购物的便利,但也存在缺陷,容易引起纠纷。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多项法律保障措施,如三倍赔偿、个人信息保护、七天无理由退货以及消费者维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等,以保护消费者

  • 网络骚扰电话一天了可以报警吗

    网络骚扰电话的问题。个人或单位使用“呼死你”软件进行骚扰是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遭遇骚扰可选择报警或起诉,但维权困难,因证据难以获取和被告身份难以确定。骚扰电话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含有威胁恐吓或敲诈内容则可能构成犯罪行为。同时,《治安管理处罚

  • 网络犯罪的特点

    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网络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方式智能化、专业化,对象广泛,手段多样,且具有高互动性和隐蔽性。随着社会的网络化,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文章将初步探讨网络犯罪防控对策。

  • 网络犯罪种类

    网络犯罪的两种主要类型。一是计算机网络上实施的犯罪,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袭击网站、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等行为。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包括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等多种犯罪行为。文章全面介绍了网络犯罪的形式和种类,提醒

  • 利用网络电话骚扰他人是否违法?
  • 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需要哪些证据谁来证明
  • 辩护人的职责和义务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