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一块土地可以被多次颁发使用权证,这意味着多个人都拥有使用权。然而,实际上,土地的使用权只有一个。当一个人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时,其他人对该土地的使用权将被排除,无论是与原使用权相同还是相互冲突。
我国土地确权采用的是登记制度,无论是土地所有权还是使用权,通常都需要土地登记机关发放的土地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来作为确权凭证。如果要剥夺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土地使用权,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征地流程进行,其中最后一步是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土地登记规则》第五十四条和《江苏省土地登记办法》第四十一条都对此做出了规定。只有办理了注销登记,原土地使用权才会灭失。相反,只要权证没有依法注销,即使土地使用权证被收回,原土地使用权人对土地的使用权也不会灭失。
特别是在征收拆迁中,政府在原土地使用权人未依法获得征收拆迁补偿的情况下,不能动用行政强制权,强行非法剥夺原土地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
即使被征收人的土地使用权证仍然有效,土地登记未被注销,并且没有按照法律进行经济补偿,政府将土地使用权出让或划拨给第三人使用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定程序,违背了实体规定,属于违法行政行为。因此,后续发放的新证书都不具有合法性,不应受到法律保护。
拆迁律师提醒大家,涉及土地使用权纠纷的行政案件采用的是行政复议前置规则。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当被征收人发现自身土地使用权益受到损害时,应依法申请复议,并对复议结果不服时再提起诉讼。因此,在寻求司法救济和保护的同时,不能忽视法律特殊的程序规定,以免走弯路。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诉讼中被告的身份问题。在拆迁许可、拆迁决定、拆迁补偿裁决等行政行为中,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和人民政府都可能成为被告。特别是政府下属机构或临时组织在拆迁过程中既扮演拆迁人角色又作出相关决定和裁决时,政府将承担被告责任。
国有土地房屋拆迁申请行政裁决的法律依据,包括参照《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进行执行的相关内容。文章还阐述了拆迁行政诉讼的特征,包括性质、当事人、复议和诉讼程序等方面的特殊性,以及拆迁行政诉讼的司法监督行政性质和内容。此类诉讼成为规范拆迁管理、解
因环评原因导致企业拆迁补偿金额过低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包括企业可申请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给予的补偿内容,以及补偿决定的程序和管辖法院的确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征地拆迁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设立目的。
《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作出的行政行为在存在特定错误时,人民法院可判决撤销并要求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包括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等情况。同时指出,“可以”并不意味着人民法院有权力选择是否判决重作,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