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征地拆迁纠纷 > 拆迁诉讼 > 最高院规定拆迁纠纷将一律登记入案

最高院规定拆迁纠纷将一律登记入案

时间:2023-10-05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88
为了更好地进行征地拆迁工作,减少拆迁纠纷,有效解决已经发生的拆迁纠纷,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表示:拆迁纠纷等案件,各级法院一律登记立案。但是若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滥用诉讼权,则将会受到处罚,严重的将会入罪。

最高法院发布会:立案登记制实施一个月,全国立案数增长29%

在最高法院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工透露,自5月1日起实施立案登记制以来,全国各级法院的立案数增长了29%。孙*工指出,拆迁纠纷等各类案件都要进行登记立案。

北京立案量增长40%

孙*工透露,从立案数的增长幅度来看,北京、河北、河南、辽宁等地的立案数大幅增长,增幅均超过40%。天津、山西、黑龙江、安徽、贵州等地的增幅在20%-30%之间。而江苏、江西、山东、湖北、广东、西藏、甘肃等地的增幅都在20%以下。

行政案件增幅最大

根据案件类型来看,行政案件的同比增幅最大,增长了221%。其中,天津法院的同比增长达到了7倍,山西和上海的同比增长接近5倍,浙江的同比增长接近3倍。

立案登记制一个月:各地法院立案率超过90%

孙*工表示,立案登记制实施一个月来,各地法院对符合法律应受理的案件敞开大门,实现了“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原则。涉及物业纠纷、信用卡纠纷、村民自治组织成员权益纠纷、拆迁纠纷、信息公开纠纷等案件,法院都会进行登记立案。

孙*工坦言,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后,各地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大量涉及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物业供暖等引发的群体性纠纷进入了法院。以民事案件为例,尽管5月份同比增长仅为27.8%,但案件数量却增加了近20万起。同时,一些人对立案登记的范围存在误解,认为只要提起诉讼,法院都会立案。此外,违法起诉的情况也有所增加,个别人甚至借助立案登记制,在全国范围内提起大量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诉讼,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审判秩序。

最高法院将进一步规范登记立案工作

孙*工表示,未来,全国法院将加强当事人诉权保护意识,防止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前期调研和各地工作总结的基础上,最高法院将制定规范性文件,统一立案流程,规范登记立案工作。

焦点:最高法谈“赵-薇遭奇葩起诉”

在媒体提问环节,有记者问及立案登记中出现了一些奇葩的案件要求,例如有人提出“赵-薇在电视上瞪他”的起诉要求。

对此,最高法院立案庭副庭长甘-雯回应称,“这是立案登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你用的词是奇葩,意思是很荒谬,很奇怪的起诉。这样的问题,在四中全会作出立案登记制改革决定时,已经预测到了可能会出现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滥用诉讼权的问题。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的惩治力度。”

甘-雯表示,在立案登记制实施的同时,有些人想要滥用诉讼权利,甚至提起一些违法诉讼,他们的诉讼目的本身就是违法的,对于这种行为,没有必要耗费司法资源。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诉讼中的被告身份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诉讼中被告的身份问题。在拆迁许可、拆迁决定、拆迁补偿裁决等行政行为中,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和人民政府都可能成为被告。特别是政府下属机构或临时组织在拆迁过程中既扮演拆迁人角色又作出相关决定和裁决时,政府将承担被告责任。

  • 因环评原因,企业拆迁补偿很低的解决途径

    因环评原因导致企业拆迁补偿金额过低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包括企业可申请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给予的补偿内容,以及补偿决定的程序和管辖法院的确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征地拆迁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设立目的。

  • 被告重作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情形

    《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作出的行政行为在存在特定错误时,人民法院可判决撤销并要求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包括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等情况。同时指出,“可以”并不意味着人民法院有权力选择是否判决重作,而是

  • 请拆迁纠纷律师要多少钱

    拆迁纠纷律师的收费标准,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拆迁补偿的不同以及拆迁征地律师的收费情况。费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案件复杂程度、律师的经验和专业水平、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的收费标准因地区、案件具体情况和律师个人因素而异,可能是按小时计费或采取

  • 拆迁纠纷怎么解决
  • 房屋拆迁纠纷:报警能否解决问题?
  • 发生拆迁纠纷请哪种律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