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其他网络侵权 > 信息网络侵权行为的界定和应对

信息网络侵权行为的界定和应对

时间:2024-01-03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957
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快速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空前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生活与生产方式,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开拓了一个广阔而贴近的空间,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民事主体的权益也伴生性地受到来自网上的形形色色的侵害。那么,法律中对信息网络侵权行为的界定是怎样的呢?相信好多人是不清楚的,同时也是比较关心的,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知识,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件,对相关内容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阅读下面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信息网络侵权行为的定义和范围

信息网络侵权行为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的侵权行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具有独立功能并通过网络软件和操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虽然部分网络侵权问题可以通过类比适用传统侵权行为法规解决,但现有法律未能涵盖更多问题。网络作为与人们紧密相关且不可或缺的事物,对现行法律和伦理道德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加强对网络法律问题的研究,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实现网络与法律的“联姻”,是时代赋予的理论使命和实践任务。

网络侵权的定义

网络侵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的侵权行为。网络侵权与传统侵权行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权利,应承担民事责任。网络侵权行为包括侵害人格权、侵害财产利益和侵害知识产权等行为。

网络侵权的范围

网络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 侵害人格权

侵害人格权主要表现为:

  1. 盗用或假冒他人姓名,侵害姓名权;
  2.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侵害肖像权;
  3. 发表攻击、诽谤他人的文章,侵害名誉权;
  4. 非法侵入他人电脑、非法截取他人传输信息、擅自披露他人个人信息、大量发送垃圾邮件,侵害隐私权。

由于网络的发展,人肉搜索行为是否合法、网络信息泄漏如何判定等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侵权责任法》首次明确规定了网络侵权责任,并填补了网络侵犯他人名誉权行为的空白。例如,一个郑州警方扫黄帖子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涉黄场所的照片和视频,甚至有卖淫女的裸照。在网络盛行的时代,如何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如何监管网络作为传播媒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侵犯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中,网友和网站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 侵害财产利益

网络便捷性和商务性使得通过网络侵害财产利益的情况较为常见。例如,窃取他人网络银行账户中的资金,以及窃取他人网络游戏装备、虚拟货币等。这些行为损害了他人的财产权益。

(三) 侵害知识产权

侵害知识产权主要表现为侵犯他人著作权和商标权:

  1. 侵犯著作权,例如擅自将他人作品进行数字化传输、规避技术措施、侵犯数据库等;
  2. 侵犯商标权,例如在网站上使用他人商标,故意使消费者误以为该网站为商标权人的网站,恶意抢注与他人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域名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承担侵权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电视台小窗口播放其他电视台或网络节目是否侵权

    电视台小窗口播放其他电视台或网络节目是否算侵权的问题,指出一般不算侵权。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特征,包括网络环境的定义、网络侵权的类型以及侵权行为的界定。文章还提到了中国应加快网络立法,制定适应当前司法形势的管辖制度,并介绍了相关司法解

  • 网络游戏侵权纠纷: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案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 网络曝光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网络曝光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的问题。文章指出,依法曝光违法犯罪行为是合法行为,不属于侵权。同时,文章介绍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等,并指出这些主体在侵权纠纷中的责任和地位。

  • 网络主播唱歌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网络主播在直播中唱歌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网络主播的收费表演若未经许可,可能构成侵权行为。然而,由于取证难度大、法院判赔标准低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不力等问题,权利人维权困难重重。即使存在版权红利,但直播中的侵权行为依然给作曲人和原唱者带来了伤害。

  • 社会信用度不足,对电子支付的安全性产生不信任
  • 预防网络犯罪的策略
  • 适用“避风港”原则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