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其他网络侵权 > 网络名誉侵权如何取证

网络名誉侵权如何取证

时间:2020-05-2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964
网络侵权是随着网络技术进步而出现的一种侵权方式,网络债权相对于传统的侵权行为具有影响广泛性、限时性、责任主体众多和取证难等特点,网络侵权的危害性不比传统侵权行为少,那么网络名誉侵权如何取证?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网络名誉侵权如何取证

1、公证取证

民诉法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的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故公证书是当事人证明自己主张的最为有效的证据。从收集证据的方式上看,网络著作权案件的取证主要在网上进行,需要对大量的具有证明作用的网上信息进行固定和保存。当事人采取公证取证的方式是要在诉讼前或诉讼中由公证机关对涉及网络上相关信息逐一打印并将取得证据的过程予以详细记录,形成一份客观完整的公证书。公证取证时,如果遇到图形、图像等声像文件,还需采用录音、录像的方式加以固定,以保证证据的完整性、客观性。

2、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相关证据

公证取证方式并非万能,随着互联网向更深层次和更广泛发展,当事人自行取证和公证取证会碰到更多不可预料的阻碍。为此,笔者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协助调查取证义务。网络服务商为其用户上网后的信息流通提供技术支持,因此用户在网上传播的信息总会经过网络服务商的计算机系统,并留下记录。这应当是网络著作权案件中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来源。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当著作权人确有证据证明被侵权,并向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请求时,网络服务者有义务向权利人提供侵权行为人在网络上的注册资料。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追究其相应的侵权责任。但笔者对此规定认为不妥当,该司法解释有行使行政权之嫌,在现实中难以执行。因为司法解释不属于行政法规,不能作为强制性行政规定适用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著作权案件不进入诉讼程序,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拒绝向著作权人提供证据的行为,法院也是爱能莫助。另外服务商也没有向非法定机构提供证据的义务。对此,笔者认为对于该类证据取得应当是在诉讼中,经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或法院根据案件自行决定由法院向网络服务提供者要求提供证据,网络服务商有协助法官调查取证的义务,如果不协助或不能提供则人民法院可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追究其相应的侵权责任。

二、如何查找网络名誉权侵权人

根据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和已有的诉讼判例,在查找或者确定侵权主体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向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查询侵权行为人的上网记录信息,确定侵权人的身份。用户在网络里的任何活动,都会留下“踪迹”,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其有能力也有必要对这些“踪迹”进行保存。由于这些记录信息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或公共安全,所以,法律规定应由有关司法机关调取。《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十三条规定,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查处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涉嫌侵权的服务对象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网络地址等资料。在网络名誉侵权诉讼中,原告因无法取得被告侵权的网上数据信息,故其可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向网络服务提供商进行调查。通过法院调取的IP地址、注册ID、上网时间等记录的分析,可确定或基本框定侵权行为人的身份。

2、通过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者调查上网用户的身份登记资料,确定侵权行为人。如果侵权行为人不通过固定的电脑,而是在提供上网服务的经营场所实施侵权行为,则人民法院也可向这些经营场所调取行为人的上网记录。通过对用户上网时间与侵权时间、上机号和侵权IP地址的比对,可辨别侵权行为人的真实身份。

3.在查证侵权行为人的身份时,还应考虑纠纷的起因,知情人的反映,以及从网上“口水战”到现实纠葛的转化等各种情节,结合技术参数,通过综合分析的方式作出甄别。

4、被侵权人在通知网站经营商将侵权内容删除后,网站并未按通知要求删除的,可以将侵权行为人和经营网站一并列为被告,并要求共同赔偿,经过法庭审理,会最终确定该由谁来承担侵权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维权的困难与法律保障

    网络购物的便利性与缺陷,以及法律保障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网络购物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购物的便利,但也存在缺陷,容易引起纠纷。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多项法律保障措施,如三倍赔偿、个人信息保护、七天无理由退货以及消费者维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等,以保护消费者

  • 网络游戏中的维权问题及法律保障

    网络游戏中常见的维权问题及法律保障。包括游戏关服问题、账号被盗和支付账号无故扣费等情况。玩家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报警、与客服沟通、向相关部门投诉等。同时,玩家应准备充足的证据,包括游戏公司开具的证明、公证机构公证的被盗

  • 网络骚扰电话一天了可以报警吗

    网络骚扰电话的问题。个人或单位使用“呼死你”软件进行骚扰是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遭遇骚扰可选择报警或起诉,但维权困难,因证据难以获取和被告身份难以确定。骚扰电话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含有威胁恐吓或敲诈内容则可能构成犯罪行为。同时,《治安管理处罚

  • 网络犯罪的特点

    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网络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方式智能化、专业化,对象广泛,手段多样,且具有高互动性和隐蔽性。随着社会的网络化,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文章将初步探讨网络犯罪防控对策。

  • 网络犯罪种类
  • 利用网络电话骚扰他人是否违法?
  • 网络名誉侵权的定义和认定责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