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引用网络资料侵权吗
我国“著作权法”相关条例规定,个人为学习、研究或欣赏的目的,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著作权法并未对引用内容数量的多少作出规定。你写论文时虽然借用他人的文章,但已在文章末尾注明了出处,因此这种行为属于合法,并未构成侵权。但是,如果你引用的他人的文章内容太多,则你们单位将论文汇集发表的行为则可能侵害了原作者的著作权。
二、网络侵权行为有哪些
1、网络名誉侵权。网络名誉侵权可以分成两类,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导致他们社会评价下降的行为;二是诽谤,即通过捏造和散布虚假信息或者是揭人隐私、贬低他人人格,导致他人社会评价下降的行为。
2、网络侵权盗版。网络侵权盗版是依托网络环境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各种网络侵权盗版现象层出不穷。当前网络下载已经成为盗版网络音像产品、网络游戏产品进入中国文化市场的重要渠道。一些不法分子还私自架设服务器,外挂软件程序,擅自利用互联网从事网络游戏经营。
3、博客侵权。博客侵权是一种现代的、新类型的侵权行为,就是在博客这一网络空间采用写博客日志的方式对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侵害的行为。
三、网络侵权如何处理
1、搜集对方侵权的证据。
保存对方侵权行为的直接证据,比如对方没经允许私自转发自己所有的文章,并署他的名字。再比如保留计算机中对方黑客的攻击痕迹。
2、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请一些网络高手办你办理,一定要掌握一些直接的,明显的证据。
3、证据保管好了,马上去法院起诉对方。并迅速提交自己准备的证据。(因为计算机内有些证据日期一过就会自动清除了)
网络购物的便利性与缺陷,以及法律保障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网络购物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购物的便利,但也存在缺陷,容易引起纠纷。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多项法律保障措施,如三倍赔偿、个人信息保护、七天无理由退货以及消费者维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等,以保护消费者
网络骚扰电话的问题。个人或单位使用“呼死你”软件进行骚扰是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遭遇骚扰可选择报警或起诉,但维权困难,因证据难以获取和被告身份难以确定。骚扰电话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含有威胁恐吓或敲诈内容则可能构成犯罪行为。同时,《治安管理处罚
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网络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方式智能化、专业化,对象广泛,手段多样,且具有高互动性和隐蔽性。随着社会的网络化,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文章将初步探讨网络犯罪防控对策。
网络素材拼接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侵权需承担民事责任,包括未经许可发表、使用他人作品等行为。著作权保护主体包括作者、法人、非法人单位等。网络素材拼接如未获原作者许可,可能构成侵权,需依法确定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