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法院对一起超过工伤申请期限的工伤损害赔偿案进行一审判决。原告朱祥林在2005年4月24日工作时被机器绞伤右臂,造成七级伤残。被告海宁市**印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承担了原告的治疗费和工资,但未支付其他工作待遇。原告在今年3月、4月向劳动部门提出工伤认定和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但因超过申请期限未被受理。原告随后依法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工伤待遇。
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法院判决被告支付原告朱祥林工伤待遇40163元。法院认为,原告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只是不再适用工伤认定的行政程序,并不能剥夺劳动者获得工伤赔偿的权利。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原告有权获得工伤赔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可以在一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情况特殊的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不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在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
有两种观点认为伤者可以通过工伤保险赔偿案获得救济。根据《劳动法》、国务院《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解释的规定,伤者可以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并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另一种观点认为伤者可以通过一般民事损害赔偿案获得救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伤者可以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不论采用哪种救济途径,伤者均需经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和劳动争议申诉两个环节。只有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劳动争议仲裁部门不予受理的情况下,伤者才能向法院起诉。因为工伤事故引发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纠纷,根据相关法律解释的规定,伤者在申诉或起诉前应进行司法鉴定,以确定赔偿金额和申请或诉讼时效。
司法鉴定的标准应按照一般人身损害伤残鉴定和《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的规定进行。
工伤认定的申请途径及时效。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申请途径包括通过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劳动者在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不同申请主体有不同的申请时限,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的,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
涉外劳务派遣工伤处理方法。对于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应依据前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劳务派遣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并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被派遣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工单位应负责协助。工伤认定申请需在规定时限
劳动能力鉴定的要求和流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申请鉴定需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向市级鉴定委员会提出,并提供相关资料。鉴定结论应在60日内作出,如不服,可在15日内提出再次鉴定申请。此外,还介绍了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相关内容。
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以及工伤保险提供的待遇。单位必须在一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而劳动者有一年时间。工伤保险包括工伤医疗待遇、伤残待遇、职工因工死亡的赔偿等。职工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全额报销医疗费用等。伤残待遇根据等级不同有所区别。职工因工死亡时,其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