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高危作业侵权 > 高空坠物审判是根据什么法律规定

高空坠物审判是根据什么法律规定

时间:2023-11-14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9403
随着时代的发展,楼房以及建筑修建地越来越高,这就导致了一种新的危险行为的产生,那就是高空抛物。对于高空抛物的审判以及法律处理方案的逐渐成型也是现在慢慢诞生的一种现象。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高空坠物事件的法律责任及免责事由

一、高空坠物事件的法律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高空坠物事件属于侵权责任范畴。该条款规定,如果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情况下,除非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应当承担补偿责任。这一规定限定了可能的侵权人,使其承担补偿责任,以保证受害人能够得到救济,同时也避免了因过多的义务人导致补偿数额过小的情况,从而能够督促建筑物使用人更加注意义务,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也不会无限扩大补偿义务人的范围,符合公平原则。

在确定了承担补偿责任的责任主体后,各"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之间应承担按份责任而非连带责任。这是因为连带责任会过分加大使用人的责任,不利于社会安定,同时也违反公平原则。按份责任可以减轻压力,使得受害人更容易得到补偿,并能够通过经济驱动刺激"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提供证据来缩小加害人范围,从而起到预防类似案件发生的作用。此外,连带责任还可能导致内部之间求偿权的无法实现。

二、高空坠物事件的责任承担

1. 责任主体:

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相较于建筑物的全体使用人,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责任排除了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主体,体现了公平原则。此外,通过第87条的规定,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既能保证受害人得到救济,又能避免过多的义务人导致补偿数额过小的情况,督促建筑物使用人更加注意义务,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也不会无限扩大补偿义务人的范围,因此这一立法规定是合理的。

2. 责任类型:

在确定了承担补偿责任的责任主体后,各"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之间应承担按份责任。连带责任会过分加大使用人的责任,不利于社会安定,同时也违反公平原则。按份责任可以减轻压力,使得受害人更容易得到补偿,并能够通过经济驱动刺激"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提供证据来缩小加害人范围,从而起到预防类似案件发生的作用。

3. 免责事由:

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当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时,除非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因此,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确定是否免除当事人的责任:

- "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确定具体的侵权责任人。由于可能加害人与实际加害人同住一栋建筑物内,对于建筑物的情况较为了解,具有地理优势和人脉优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找出实际加害人来免除自己的责任。

- "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可能加害人可以提出证据证明自己于侵权行为发生时根本不可能在建筑物内或伤人物品不可能归属自己,从而在时间上或客观方面免责。

- 不可抗力。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9条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因此,在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时,由于不可抗拒的力量造成物品坠落,即便查明了坠落物的所有人也不用担责,那么在无法查明具体侵权人时更应当免除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的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高空坠物致人损害案件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

    高空坠物致人损害案件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归责原则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保护受害者并促进案件开展。责任承担方面,责任主体为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按份责任,免责事由包括确定具体侵权人、举证自己非侵权人及不可抗力。赔偿标准参照相关法律规定。

  • 承租方经营困难能否解除合同?

    承租方面临经营困难时能否解除合同的问题。在租赁合同中,双方未明确约定承租方单方解除合同的条款,因此当承租方面临经营困难时引发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困难并不构成不可抗力,因此不符合解除合同的条件。承租方擅自腾房并退租属于违约行为,守约方享有解除合

  • 土地承包合同的解除条件

    承包合同的解除条件,包括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情况。协议解除是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法定解除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一方都有权解除合同。文章还涉及了《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不可抗力、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等情形均可解除合同。最终解除合同需符合法定条

  • 定金的法律效力

    定金的法律效力,包括定金所有权的转移、返还规定、罚则适用条件、数额限制以及不可抗力和第三人过错的影响。定金作为担保手段,在交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事人需全面理解其法律效力,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相关事项。

  • 债的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的定义和法律后果
  • 定制物品
  • 电力运行事故的赔偿责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