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致人健康权受损害如何处理
时间:2024-08-23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危及到经济的发展,更威胁到人类的存续。环境污染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例屡见不鲜,各种有毒废水、废气的排放,都有可能使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环境污染导致人身健康权受损的处理方式
一般处理方式
环境污染导致人身损害的案件,通常应首先由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处理。如果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满意并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对行政处罚和损害赔偿的处理决定不满意并依法一并向法院提起诉讼,应按照行政诉讼程序或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如果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仅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应按照民事案件程序受理。
环境污染侵权诉讼的定义
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公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全社会乃至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日益增加,环境形势变得严峻。这些因素使公众比以往更加关注生存和生活环境,更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不断增强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各种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了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噪声危害、有毒有害气体(如煤气、蒸汽、热气)、粉尘危害(如尘埃、沙尘、砂等)、光污染和废水污染等。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人们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各类污染带来的危害,这就是所谓的环境污染侵权诉讼。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在追求和实现生存和生活质量利益时过于单纯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境利益,即不当利益追求与利益追求的不当。近年来,我国环境行政诉讼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与环境行政诉讼具有特殊性有关。需要根据环境行政诉讼的特点进行制度创新。根据实际研究,环境行政诉讼的特点主要包括:环境行政主体内部利益机制冲突,环境行政诉讼的被告往往是影子被告,真正的被告是政府;所指向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价值选择非常模糊,使得环保部门在干预时犹豫不决,不能一概否定,有时需要给予加害人(企业)一定的发展空间,对受害人保留保护;一般行政诉讼主要保护弱势一方即原告利益,而环境行政诉讼的原告并非一定处于弱势;环境行政诉讼制度具有较高的技术性。
环境行政诉讼的制度创新
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行政诉讼问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针对环境行政诉讼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解决环境行政主体内部利益冲突的机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部门内部的利益协调机制,确保环境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2. 明确环境行政诉讼的被告身份:确保环境行政诉讼中真正的被告是政府,从而使政府在环境行政行为中承担起责任。3. 确定环境行政行为的价值选择:制定明确的环境行政行为标准,使环保部门在干预时能够根据标准进行判断和决策,保护加害人和受害人的合法权益。4. 平衡环境行政诉讼中的利益:在制度设计和法院判断时,要平衡加害人(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受害人的保护,确保公正和公平。5. 强化环境行政诉讼的技术性:提高环境行政诉讼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确保诉讼程序的严谨和准确性。通过以上制度创新,可以更好地解决环境行政诉讼中的问题,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促进环境保护和建设。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环境侵权法院取证
环境侵权案件中法院如何认定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环境侵权案件的证据收集主体广泛,包括当事人、律师、行政执法机关等。在环境侵权案件中,我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举证责任原则,原告应收集有关开发建设、排污、污染物浓度和数量等证据,被告应收集不产生、未
-
污染环境侵权案件中污染者的证据责任
污染环境侵权案件中污染者的证据责任。根据现行法律和规定,原告需证明污染行为和损害存在,被告需证明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污染者需积极取证,包括现场拍照、调查损害原因,并提供科学结论支持其观点。同时,当事人有附随义务,应及时报告污染者并配合取证。
-
环境污染侵权案件分析
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成立、被告的抗辩是否成立以及原告的赔偿请求是否可支持。环境侵权民事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行为造成损害就要承担责任。被告的污染环境行为存在,原告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因此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被告的抗辩理由不成立,原
-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有效性问题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有效性及其相关问题。当事人签字后,决定书即视为有效,不执行将面临强制执行。对于决定书存在的错误,如编号、字迹、日期等错误,需重新制作并送达行政相对人;处罚种类和幅度有问题需重新履行告知程序;适用法律错误和事实错误需撤销决定书并重新调查
-
工厂造成环境污染怎么处罚
-
污染环境罪认定
-
环境污染责任险理赔规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