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污染环境侵权 > 刑法污染环境罪是怎样规定的

刑法污染环境罪是怎样规定的

时间:2024-09-05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9569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是属于犯罪的行为,环境的好坏关乎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生存的环境主要包括水体、空气、土地、海洋等,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那么刑法污染环境罪是怎样规定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刑法对污染环境罪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处置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对于此类行为,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可以处罚金;如果后果特别严重,可以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以处罚金。

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时效的问题

1. 时效期间不适应立法目的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时效的三年及最长时效的二十年与立法目的不相适应。由于环境污染损害具有间接性、复杂性、长期性、潜伏性、因果关系模糊性、证据获取困难性以及当事双方实际诉讼地位的不平等性等特点,学界普遍建议将最长诉讼时效延长至30到50年,但缺乏合理性依据分析和充分的中外司法判例参考。

2. 解决矛盾问题的建议

在不改变现行诉讼时效期间及“有明确的被告人”起诉条件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修改为“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并致害人时起计算”,来解决这一矛盾问题。这一修改可以更好地适用于环境破坏损害赔偿诉讼。

三、环境保护的手段

环境保护是指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法律、经济、宣传教育等。

1. 法律手段

执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法律手段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2. 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以自然环境资源价值理论为基础,采用征收税费、押金、拨款和创造市场等方法,将自然资源开发的外部不经济性内化到开发活动中,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促使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经济手段注重效率,与行政手段有所区别。在我国,目前采用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税务、资源产业管理、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部门征收的税费。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原则是在环境立法中除规定必要的行政手段外,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以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一原则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环境立法所采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环境侵权法院取证

    环境侵权案件中法院如何认定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环境侵权案件的证据收集主体广泛,包括当事人、律师、行政执法机关等。在环境侵权案件中,我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举证责任原则,原告应收集有关开发建设、排污、污染物浓度和数量等证据,被告应收集不产生、未

  • 电镀厂环境污染罪的处罚方法

    电镀厂因环境污染所犯的罪行及其处罚方法。违反排放规定的电镀厂将面临有期徒刑和罚款,自首可减轻处罚。环境污染事故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处罚标准。在环境污染纠纷处理中,原告无需承担举证责任,诉讼时效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之日起算,由侵权行

  • 污染环境侵权案件中污染者的证据责任

    污染环境侵权案件中污染者的证据责任。根据现行法律和规定,原告需证明污染行为和损害存在,被告需证明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污染者需积极取证,包括现场拍照、调查损害原因,并提供科学结论支持其观点。同时,当事人有附随义务,应及时报告污染者并配合取证。

  • 环境污染侵权案件分析

    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成立、被告的抗辩是否成立以及原告的赔偿请求是否可支持。环境侵权民事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行为造成损害就要承担责任。被告的污染环境行为存在,原告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因此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被告的抗辩理由不成立,原

  •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有效性问题
  • 污染环境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 污染环境罪处置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