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诉讼中,原告被害人有证明要件事实(加害行为、损害结果、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加害人过错)的举证责任。然而,环境污染侵权行为则相反。
一般来说,被告对其免责事由的证明,并不属于举证责任倒置,而是属于举证责任的一般分配。例如,《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的关于环境污染和产品责任中的免责事由的举证、高度危险作业中受害人故意的举证、饲养动物致人损害中的过错举证,都是被告需要证明自己有利事实的举证责任,而不是举证责任倒置。
此外,在过错证明方面,需要区分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要件事实中的过错与免责事由中的过错。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加害人的过错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一个构成要件。如果法律将加害人过错证伪的责任倒置给加害人,那么受害人的举证责任就会减轻,加害人可以通过证明受害人或第三方存在过错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从而阻碍自己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
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虽然加害人的过错并不构成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但加害人可以通过证明受害人或第三方存在过错来免责。在这种情况下,加害人对自身有利事实负担举证责任,并未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责任,因此并不构成举证责任倒置。
换言之,只要侵权人排放了污染物,即使侵权人没有过错(例如达到排放标准),只要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只有侵权人证明不存在因果关系才能免责),侵权人就应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特殊侵权责任大多数是无过错责任,也有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因此,特殊侵权责任在举证责任分担问题上与一般侵权责任最大的区别有两点:一是由于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告负举证责任的事项减少,不再需要被告证明自己有过错;二是由于实际上举证责任倒置,被告的举证责任加重,即使是仍以过错为要件的侵权责任,被告仍需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某些特殊侵权诉讼中因果关系举证责任的倒置,又进一步加重了被告的举证责任。
此外,在特殊侵权责任中,法律通常对免责事由作出明确规定。
环境侵权案件中法院如何认定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环境侵权案件的证据收集主体广泛,包括当事人、律师、行政执法机关等。在环境侵权案件中,我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举证责任原则,原告应收集有关开发建设、排污、污染物浓度和数量等证据,被告应收集不产生、未
电镀厂因环境污染所犯的罪行及其处罚方法。违反排放规定的电镀厂将面临有期徒刑和罚款,自首可减轻处罚。环境污染事故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处罚标准。在环境污染纠纷处理中,原告无需承担举证责任,诉讼时效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之日起算,由侵权行
污染环境侵权案件中污染者的证据责任。根据现行法律和规定,原告需证明污染行为和损害存在,被告需证明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污染者需积极取证,包括现场拍照、调查损害原因,并提供科学结论支持其观点。同时,当事人有附随义务,应及时报告污染者并配合取证。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有效性及其相关问题。当事人签字后,决定书即视为有效,不执行将面临强制执行。对于决定书存在的错误,如编号、字迹、日期等错误,需重新制作并送达行政相对人;处罚种类和幅度有问题需重新履行告知程序;适用法律错误和事实错误需撤销决定书并重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