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第八大队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上写明:2011年6月17日,秦某驾驶电动三轮车沿中原路南侧非机动车道由西向东行驶至距路口约300米处时,与同向行驶的贾某骑的自行车相撞,造成车辆受损、贾某受伤的交通事故,认定秦某负事故全部责任。贾某向法院提交
2023-09-25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款。 第三条 交强险费率实行与被保险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交通事故记录相联系的浮动机制。 第六条 交强险合
2023-08-27
根据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机动车交强险承保工作管理的通知》精神,为使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得到有效保障,更好的发挥交强险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的作用,结合我省交强险承保工作情况,现就规范交强险保险期间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交强险保险期
2023-08-22
凡是对第三方造成损失的,无论是否有责任,都是交强险赔偿范围。当无责任时,三方财产损失最高赔偿100元,三方医疗费最高赔偿1000元,三方死亡伤残最高赔偿11000元。交强险的强制实施肯定是有它的必要性的,可以使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赔偿的大保障,促进道路交通安
2023-07-31
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5%;
2023-07-19
如果在非机动车道,电动车因为存在逆行,所以同等责任。但是具体的责任划分还是以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电瓶车在非机动车道逆向行驶撞上机动车责任划分一般按照违章划分责任,一般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
2023-03-20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款。第三条 交强险费率实行与被保险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交通事故记录相联系的浮动机制。签订交强险合同时,投保人应当
2023-02-07
(一)追尾前车;(二)变更车道发生事故;(四)从路外或非机动车道驶入机动车道发生碰撞刮擦;(十)超越前方正常掉头、左转弯、超车的车辆时发生交通事故;(十五)进出停车场或停车泊位时与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事故;
2022-02-26
机动车全责,行人无责。但是行人已经在机动车道上,而司机未加注意。而且行人突然闯入机动车道,机动车急刹车都无法避免事故。机动车次责,行人主责。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2022-01-27
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是指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社会专项基金。对遭遇肇事逃逸的受害方来讲,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无异于“雪中送炭”的“救命稻草”,但媒体爆料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未能发挥其真正作用,10亿交
2020-05-25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是指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社会专项基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受害人的抢救费用有时间限制,救助基金一般垫付受害人自接受抢救之时起72小时内的抢救费用,特殊情况
2020-05-25
尤其是在发现交通警察故意偏袒某一方时就更要注意。例如下面的问题:你当时离马路边有多远?对于这样的问话就一定要注意,因为“马路边”是个模糊的概念,到底马路边指的是哪里,必须反问警察,否则你就有可能被认定是在机动车道内。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侵占罪指将他人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侵占罪与挪用特定款项的区别,包括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不同定义和相应刑罚。对于国有公司等单位人员挪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