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底指的是对行为人犯罪信息的记录,而14岁的行为人盗窃,不负刑事责任,不会留存案底,但有关机关可依法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2-05-05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2022-05-05
侦查终结是侦查程序的最后一项工作,也是侦查程序的一个必经阶段。它要求侦查机关通过对已收集证据的审查判断,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并向检察机关提出起诉意见或者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公安机关决定撤销案件或者对犯罪嫌疑人终止侦查时,原犯罪嫌疑人在押的,应当立即
2022-04-28
在刑期执行期间,刑法还规定准许其每月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至二天,除让其深刻体会自由与亲情的可贵、从而深省自己所犯罪行的社会危害性、加速其改造的自觉性外,还体现出刑法的人性和广泛的社会监督作用。
2022-04-24
也就是说,刑事拘留会进档案,但是不会留案底,只要案件被撤销了就没事了,但是如果后续进行了判刑的话,就是会留案底了。但是不论后果如何,刑事拘留都是会进档案的。刑事拘留只是暂时的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并不意味着法院已经对刑事案件作出了定性。
2022-04-24
拘留所应当保证被拘留人每日不少于2小时的拘室外活动时间,拘留所不得强迫被拘留人从事生产劳动。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行政拘留只是有记录,但不会留下案底。
2022-04-24
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2022-04-21
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2-04-20
检查发现的违禁品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应当移交拘留决定机关依法处理。案底指的就是刑事犯罪记录,这种犯罪记录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终身存在不能取消。由于拘役是刑罚方法,所以它与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在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适用依据、适用
2022-04-20
行政处罚的处罚记录,当地公安机关都会将相关档案、信息进行保存的。行政拘留不同于司法拘留。
2022-04-01
通常人们说的对子女有影响的案底,是指刑事违法记录,一般行政违法记录对子女影响不大。第四十九条 律师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但是如果父亲有案底会对孩子考公务员等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考公务员考警
2022-04-01
如果行为人涉嫌犯罪的,会被处以刑事拘留,期限最长是三十七天。后期经过法院判决,确实构成犯罪,会留下案底。
2022-03-31
此时的拘留,可能是治安拘留,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涉嫌构成犯罪,而被依法进行了刑事拘留;治安拘留是行政处罚,不是刑事犯罪,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所以行政处罚不会有案底;
2022-03-31
被判缓刑也是一种刑罚,会留有案底。行政处罚的处罚记录,当地公安机关都会将相关档案、信息进行保存的。违法记录对当事人今后生活影响不大,犯罪记录对当事人及子女就会有所影响。
2022-03-30
赌钱被抓罚款不属于犯罪,不会受到刑事处罚,只有存在案底才会构成黑点,案底是指是指行为人因违反刑法所留下的犯罪记录,会记录在档案中伴随当事人终身,不可消除。第三百零三条第一款 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
2022-03-28
案底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的是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但卖淫嫖娼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不属犯罪,所以不会有案底。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收容教育处罚决定做出
2022-03-25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交通事故责任书的出具时间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完成检验、鉴定的期限,一般为不超过20日,并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或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一定时间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