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构成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第一百五十九条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
2020-05-25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虚假纳税构成刑事犯罪的,如果犯罪的主体是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而小股东一般是不承担法律责任的。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
2020-05-25
只要股东不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一般不会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2020-05-25
在我国对虚假出资的情况,视情节严重性的不同,分别做出了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型关规定,情节严重的,还涉及到刑事责任。根据《公司法》第200条规定,对于虚假出资的公司发起人,股东,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并处以虚假出资金额5%以上15%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形式上
2020-05-25
因此,在相关刑事法律条款修改前,如果股东虚假出资或者抽逃出资数额巨大或者造成严重后果,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020-05-25
公司法人代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公司财产的,侵占数额达到较大的会构成职务侵占罪,公司股东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刑事责任。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
2020-05-25
股东有出逃出资责任的,民事责任肯定要承担的,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而要不要承担刑事责任,要依据抽逃出资的情节而定,情节严重会构成抽逃出资罪。违反公司法规定,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的。
2020-05-25
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虚报出资数额达到100万的,怎样处罚要依据是否构成犯罪而定,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第一百九十九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
2020-05-25
只要公司股东抽逃出资涉嫌法律规定情况的,就涉嫌抽逃出资罪,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依法究竟相应的刑事责任,这已经不是当事人简单补足出资,是不是犯罪问题了,最终是否犯罪只能由公安机关、检察院及法院依程序进行判断了。
2020-05-25
《公司法》第二百零八条公司的发起人、股东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欺骗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根据公司或其他股东的要求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
2020-05-25
建议如涉及担保、借贷、投资、重要合同可以通过股东会、董事会以分担风险。如果公司不设董事会只设执行董事的,为了安全起见可以提交股东会决定。如果出现重伤以上安全事故,应一小时内上报安监部门,否则可能追究刑事责任。一般而言,正常市场风险法定代表人不会担责。
2020-05-25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单位犯罪是对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如果股东是这些人员的,按犯罪情节进行处罚。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
2020-05-25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若股东参与了犯罪,是要负刑事责任。犯罪分子刑罚的轻重,应当与其所犯罪行相适应。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