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达到法定婚龄,属于婚姻无效的情形之一。所以在符合法定婚龄后去重新登记结婚。(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
2020-07-21
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可以要回彩礼,因为未到结婚年龄是不能办理结婚手续的。法定婚龄,简称“婚龄”。中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同时,由于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存在差异,规定在民族聚
2020-05-25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即一方或者双方已有配偶。
2020-05-25
乙肝并不是属于婚姻法规定的,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所以婚前一方隐瞒患有乙肝并不是违反婚姻法的行为。第五条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2020-05-25
依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结婚必备的条件是达到结婚年龄、不违反一夫一妻制度、双方自愿、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等。第五条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晚婚晚育应予鼓励。第八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
2020-05-25
依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结婚的法定条件包括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不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等。第五条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晚婚晚育应予鼓励。第八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
2020-05-25
《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以鼓励。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现行《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区可以根据本民族实际情况,对法定婚龄作变通规定。婚姻法规定的婚龄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也
2020-05-25
我国《婚姻法》规定:女性年满二十岁,男性年满二十二岁,方可结婚。晚婚是指初婚男女双方都按照《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各推迟三周岁,即男二十五周岁,女二十三周岁即以上结婚为晚婚。晚育是指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晚育
2020-05-25
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的可以结婚,一方不想结婚而逃婚的,并不是违法的行为,但如果女方收受男女的彩礼后,有逃婚现象的,可能会涉及到婚姻诈骗。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
2020-05-25
中国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迟于法定年龄三年以上结婚者,为晚婚即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上结婚者。晚育是指适当推迟妇女婚后的初育年龄。初育年龄是指妇女婚后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年龄。晚育年龄为法定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各同时
2020-05-25
依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男方结婚的年龄是自满22周岁,如果只有18岁的,是不满足结婚条件的,不能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结婚登记。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
2020-05-25
依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男方婚前隐瞒母亲有精神病并不是婚姻无效的情形,如果男女双方符合结婚条件的,婚姻是有效的。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四)未到法定婚龄的。(四)其他与婚育有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侵占罪指将他人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侵占罪与挪用特定款项的区别,包括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不同定义和相应刑罚。对于国有公司等单位人员挪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