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020-07-21
被投诉到工商管理部门虚假宣传的,经调查属实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处罚,责令其停止虚假宣传行为,没收违法所处,处罚款等。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处罚。(二)商家虚假宣传赔偿的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
2020-07-21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代
2020-07-21
发布虚假广告是属于欺诈的行为,造成消费者损失的,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进行三倍的赔偿,也得是假一赔三。经营者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2020-07-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广告经营者在
2020-07-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广告经营者在
2020-07-21
工商管理部门接到广告违法行为举报后,工商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投诉、举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
2020-07-2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六条规定实施混淆行为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并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
2020-07-21
违反本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和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活动违法不予制止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
2020-07-21
产品条码的注册有期限,到期如果继续使用应按时续展。未经续展的厂商识别由管理机关给予注销。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我国完善并颁布《食品安全法》来规范食品市场的秩序,其中第九十六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规定,如果食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生产不符合卫生许可证标
2020-07-2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违反法律的规定,经营者销售过期食用色素的,不构成犯罪的,由食品监督部门没收过期色素,并处一定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二)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剂;除前款和本法第
2020-07-2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简称为知情权。(一)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民事责任,是指经营者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或者其与消费者约定的义务,侵犯消费者的民事权利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经营
2020-07-21
特价商品不包退是属于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造成消费者损失的,给予消费者赔偿,并且由工商管理部门责令改正,视情节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经营者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
2020-07-21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的,购买者可以要求三倍商品价格的经济补偿。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
2020-07-2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
2020-07-2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此,对于卖假货的处罚标准不能笼统的混为一谈的。
2020-07-21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交通事故责任书的出具时间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完成检验、鉴定的期限,一般为不超过20日,并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或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一定时间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