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承诺一经送达要约人即发生法律效力,合同即刻成立,所以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2020-05-25
承诺效力发生之时,就是合同成立之时。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这是最大量、最普遍的。传统上还有三种方式,一是交叉要约,二是同时表示,三是意思实现。同时表示与交叉要约本质上相同,交叉要约是在非直接对话的方式的情况下发生的,而同时表示是在对话方式的情况下发生的
2020-05-25
要约中规定了承诺期限的,承诺必须在要约规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因为超过承诺期限,则要约失效。要约没有规定承诺期限的,如果是口头要约,则按照一般的法律规定,必须即时承诺才有效。第二段的期间,是自约达到时以至发送承诺通知的期间,是受要约人审查考虑是否承诺
2020-05-25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以明示方式作出,而且要在要约规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才发生效力。根据《合同法》规定,承诺要通知要约人的,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承诺对要约的内
2020-05-25
6、演出从北京至________的往返交通费由_____方负责,其中飞机票_____张,火车软卧票_____张,火车硬卧票_____张。第十三条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2020-05-25
单方允诺是指表意人向相对人作出的为自己设定某种义务,使相对人取得某种权利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一般来说,要约已经受要约人承诺,就表明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合同即宣告成立。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受要约人
2020-05-25
要约邀请又称为”要约引诱“,根据《合同法》第15条的规定,它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只是引诱他人发出要约,不能因相对人的承诺而成立合同。在发出要约邀请以后,要约邀请人撤回其邀请,只要没给善意相对人造成信
2020-05-25
合同法实施十余年来,理论及实务界几乎都不讨论要约邀请的法律效力。虽然合同法第十五条规定“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但学说上基本一致的观点是要约邀请不是意思表示,而是事实行为,要约邀请本身无任何法律意义,不发生法律上的效果。虽然理论
2020-05-25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订立的程序是合同要约人发出要约,然后由受要约人在规定的期限作出承诺,承诺在规定的期限内送达到要约人的,合同成立。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
2020-05-25
合同的签订,一般应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既意思表示一致。前者是要约人,后者称为受要约人。要约的目的在于取得相对人的承诺,建立合同关系。对话形式要约,自受要约人了解时,要约发生效力。书面形式的要约于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撤回的程序、要求,与要约撤回的程序
2020-05-25
缔约过失责任是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责任,因此,它只能发生在合同的缔结阶段,而不能发生在合同成立后。由于合同的订立应采用要约、承诺方式,因此缔约过失责任的起始点应当以要约生效时为准;在要约未生效前,当事人还谈不上就缔约进行磋商,因此也就没有先合同义务的存在
2020-05-25
但双方签订合同的时间不一致,并不会对合同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也即是在一般情况下,承诺到达受要约人时合同就产生法律效力。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是否生效,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
2020-05-25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商品展示页面则主要是对不特定网络用户传递商品信息、吸引潜在顾客下单,顾客下单之后网站还要确认是否有货等情形才决定是否与顾客成立合同,因此,并不符合合同法第14条关于要约需内容具体确定、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则要约人即受该意
2020-05-25
合同谈判是准备订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为相互了解、确定合同权利与义务而进行的商议活动。承诺,又叫做收盘或接受提议,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直到一方承诺并生效,合同才算正式订立。
2020-05-25
要式合同,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要是合同成立的条件主要有:。双方通过要约与承诺的方式,已经就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这是合同成立的实质要件,是合同成立的基础。合同的主要义务,就是合同中当事人所负有的基本义务,该义务
2020-05-25
在统一的合同法制订以前,我国的民事立法包括三部合同法以及有关合同的法律、行政法规,都没有有关要约与承诺制度的规定。没有要约与承诺制度,在不少情况下对于合同成立与否难以判断,有可能使本来已经成立的合同认定为不成立。更好地分清各方当事人的责任,正确而恰当
2020-05-25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交通事故责任书的出具时间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完成检验、鉴定的期限,一般为不超过20日,并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或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一定时间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