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担保的是继续磋商义务,认购书中的已决条款仅是买卖合同中的小部分,未决条款与已决条款的细节部分具有很大的磋商空间,双方经过磋商后仍未未达成一致意见的,认购书解除,定金退还;如果未经磋商而径行提出不再购房,无权要求退还定金。如果开发商违反双方的约定,
2020-05-25
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又称保证金。换言之,若合同无效,定金条款亦无效,收受定金的一方应返还定金。若认购书中有定金条款,则若购房者在签订认购书后反悔,开发商有权没收购房者的定金;若开发商违约,不与购房者签订
2020-05-25
首先要从小区的整体规划入手,对整个项目有个通盘考虑。在选好房子、谈妥价格之后,您现在就要去签订认购书,并且交付一定额度的定金,定金一般在2000元到2万元之间不等。怎么签署购房合同?您要先确定,您和开发商签署的合同文本是由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印制的合
2020-05-25
商品房认购书的标的是合同双方就特定的房屋在特定的时间进行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行为。最后,认购书与商品房买卖合同之间还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环节与风险,如果将认购书直接认定为商品房买卖合同,那么开发商在掌握优势信息的情况下,可能附加种种不合理条件,强行要求
2020-05-25
签订认购书,并按开发商要求交纳定金或预付款;签订商品房买卖契约,按契约约定交付房价款;办理商品房抵押贷款的,应与银行签订《个人住房贷款借款合同》;因此,认真签好商品房买卖契约,是保护自己合法利益的第一道屏障。签合同时第二个注意的事项是商品房的质量条款。
2020-05-25
对于定金不予退还的条款,在开发商具备合法销售资格,而业主违约未能签署买卖合同时,依法是可以不予退还的。建议业主按如下方式保护自己:定金尽量少交;对认购书的内容要多加注意,慎重签署;签署认购书后,保证一定要在约定的日期前往就合同条款进行商讨,并注意证据的
2020-05-25
商品房认购书一般由开发商自行制定,内容详略程度差异较大。一般认购书约定的双方当事人的法律义务主要有两项:根据认购书约定的条件在将来某个时间签订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根据认购书约定签订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过程中当事人还负有对认购书未作约定的事项依据诚
2020-05-25
签订合同时,对定金必需以书面形式进行约定,同时还应约定定金的数额和交付期限。债务人履行债务后,依照约定,定金应抵作价款或者收回。一旦开发商或房地产销售公司出现违约,一定要抓住机会,要求开发商或销售公司解除商品房认购书,并全额退还已经收取的款项。购房人
2020-05-25
首先可以协商要求开发商把合同给您。认购书是商品房买卖的预约合同,是独立合同。签认购书时常会引发一系列纠纷,具体表现在购房者要收回定金,而发展商却不一定会退还。因此,为避免过多的麻烦,购房者在决定买房,可以向发展商提出看正式合同样本,在觉得正式合同可以
2020-05-25
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认购书后,就要交一定额度的定金,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有时购房者在交付定金后因种种原因得不到银行的贷款而无法购买该房产时,发展商一般都只退购房款而不退定金,理由是买家没有履行合同,所以没收定金。有时代表发展商签约的人并不是法人代表,或者
2020-05-25
(一)购房者要注意关于定金的约定。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认购书后,就要交一定额度的定金,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有时购房者在交付定金后因种种原因得不到银行的贷款而无法购买该房产时,发展商一般都只退购房款而不退定金,理由是购房者没有履行合同,所以没收定金。
2020-05-25
当地破解存量房的做法可以有两个,一个是限制土地供应,一个是放慢房地产的开发速度。签订认购书后,购房者不买房或要求换房,开发商不卖房或要求换房;购房者不按期付款;开发商不按期交房;面积变动超过约定幅度;房屋装修标准、质量不合要求,保修不到位;产权过户手续不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