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人民法院保障民生第二批共11个典型案例,涉及土地承包租赁、金融市场规范、环境公益诉讼、劳动争议、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领域,对各级法院统一适用法律、裁判标准具有指导意义。最高人民法院认定,城市居民在
2020-05-25
事实上,这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之所以能在新年第一天获得立案,得益于新的《环境保护法》在2015年1月1日这一天生效了。以及“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
2020-05-25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环境法上的公民诉讼由于其相对完善的法律规定以及深入广泛的法律实践而成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一种典型。作为美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公民诉讼制度的内容复杂丰富。立法的限制是指公民诉讼条款中所规定的限制公民诉讼提起及实施的因素。司法的限制
2020-05-25
第一条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等法律的规定,对已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提起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
2020-05-25
纵观世界环境法治之发达国家,基于环境公共信托论、环境权论、诉讼信托论、私人检察总长论、私人执行法律论等,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方面,一般赋予以下几种主体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资格:检察院、环境行政机关、环境团体或个人。因此,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
2020-05-25
为了建立科学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就应当突破传统诉权理论,深入探讨环境公益诉权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当今世界,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遭遇公地悲剧”的重灾区,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环境公益诉讼是避免悲剧上演的有效途径。毫无疑问,传统诉权理论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
2020-05-25
环境公益诉讼渊源于美国密执安州《1970年环境保护法》,它首次确认公民对构成公益妨害的污染行为可以以个人身份提起诉讼的资格。因此,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加强环境保护的程序保障,是从根本上遏制破坏环境的行为,维护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增强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
2020-05-25
近年来,我国海洋污染事故频发,在给海洋环境带来重大损害的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然而,目前海洋环境污染公益诉讼却少有人问津,国家的合法海洋权益得不到赔偿。当海洋环境遭受污染损害后,进行的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维护的将不是个人的私利,而是国家和社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