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属于非表意行为的问题。非表意行为,即事实行为,包括拾得遗失物、侵权行为等,无需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侵权行为的类型主要包括侵害人身、人格利益、身份权、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等。侵权责任是行为人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造成损害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对于侵权行为的定
2025-06-08
如果占有的遗失物涉及到金额较大的情况,且据为己有不归还失主的情况是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应为这毕竟算是不当得利,即使找不到失主归还也应该上交给有关部门处理。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之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
2024-11-17
(一)关于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法律后果所谓拾得人侵占遗失物,是指拾得人在权利人提出返还请求后,无正当理由拒绝返还遗失物的情形。拾得人和有关部门均可成为遗失物灭失、毁损的民事责任的主体。拾得人在将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因故意或者重
2024-09-18
我国《物权法》遗失物制度虽然对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有了“有限突破”,规定了意定报酬请求权,但仍然未规定法定报酬请求权,即直接依据法律规定获取报酬请求的权利。笔者认为,这是我国《物权法》拾得遗失物制度的一个重大缺陷,《物权法》应尽快将拾得人法定报酬请求权
2024-01-20
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不当得利人应将其所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但不存在拒不交出捡拾物的情节,不应作侵占罪对待,不能认定为犯罪,不能以刑法惩戒,其行为只能由民事法律规范予以调整。
2022-02-14
按照法律规定人们拾到遗失物后,应承担报告,保管和归还义务。如果拾得遗失物不归还,可能会被对方提请民事诉讼,金额较大的话,还会涉嫌侵占罪,会被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在拾得人归还遗失物时,可以从失主那里获取一些报酬,作为保管遗失物的回报。拾得遗失物是指发
2020-05-25
非表意行为即事实行为,是指当事人在主观上并没有发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一旦实施该行为即在客观上产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先占无主物、侵权行为、违约行为、不当得利行为、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创作作品行为等。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