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和出质人有效身份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凭密码、印鉴支取的权利作为质押时,出质人必须按经办行的要求验证密码、印鉴;如所质押的个人权利为第三人所有的,应提供出质人同意质押的书面证明文件;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或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财产权出质的,出
2020-05-25
股权质押就是将股权进行出质的一种担保方式,股权的持有人为出质人,接受出质的债权人为质权人。(三)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四)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第七十八条 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
2020-05-25
依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股权质押是属于权利质押的一种,而股权是具有财产属性的,但不属于抵押的范围。(三)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人转让股票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质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以有限责任
2020-05-25
依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股权质押是担保的方式之一,是属于质押担保中的权利质押,依法可转让的股权才能出质。(三)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第七十八条 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
2020-05-25
国民待遇,又称平等待遇,是指:所在国应给予外国人以内国公民享有的同等的民事权利地位。国民待遇的适用范围通常包括:国内税,运输、转口过境,船舶在港口的待遇,船舶遇难施救,商标注册,申请发明权、专利权、著作权、民事诉讼权等;不包括领海捕鱼、购买土地、零售
2020-05-25
合同登记是指版权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登记的方式对涉外出版进行管理的制度。出版外国图书进行合同登记,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版权贸易,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帮助著作权人和使用者明确权利义务关系,减少合同纠纷,减少侵权行为。(四)以图书形式出版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作
2020-05-25
没有领取结婚证的,如果不能证明是共同财产,一方去世的,由他的继承人全部继承,如果是共同财产就和继承人一般一般的份额。夫妻一方死亡时,共同财产中的二分之一份额就是死者的遗产。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以及公司的其
2020-05-25
没有领取结婚证的,如果不能证明是共同财产,一方去世的,由他的继承人全部继承,如果是共同财产就和继承人一般一般的份额。夫妻一方死亡时,共同财产中的二分之一份额就是死者的遗产。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以及公司的其
2020-05-25
如果没有遗嘱,外嫁女能继承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股权。(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第九条 继承权男女平等。
2020-05-25
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如果农村有林权证的山林是依法承包的,法律是保护承包人权利的,承包的山林是可以被继承的。(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第四条
2020-05-25
从土地的性质来看,居民享有的只是土地使用权,其土地所有权仍属集体所有,居民本人及其同住亲属死亡土地使用权自然消灭。(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2020-05-25
依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法并没有明确列出,但列出了个人承包收益的处理规定。(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个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许由继承人继续承包
2020-05-25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交通事故责任书的出具时间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完成检验、鉴定的期限,一般为不超过20日,并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或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一定时间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
购房定金的退还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给付定金方不履约,无权要求返还;收受定金方不履约,应双倍返还。对于商品房销售,符合销售条件的房企在订立合同前收取预订款性质费用的,订立合同时应抵作房价款,未订立合同则应返还。只有在合同条款无法达成一致或认购书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