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坠物的管理部门和法律规定。通常由公安机关管理,尤其是造成人员伤害的情况。法律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若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应给予补偿。同时,也讨论了高空坠物伤人责任确定的细节。
2025-04-20
高空坠物砸车后的理赔流程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果找到了肇事者,应由其承担责任;若没找到,购买了机动车商业保险车辆损失险的车主可向保险公司索赔,同时可能由肇事者的建筑使用者或相关责任人承担部分费用。另外,文章还提到了高空抛物行为的处罚,虽然有时未伤人,但
2025-04-16
高空坠落物的侵权责任、频繁伤人事件、隐患调查以及维权困境。根据法律,高空坠落物造成他人损害时,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情况下,被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应补偿。针对高空坠物伤人事件频发,受害者维权面临困境,需要确定侵权责任人,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并加强监管维护
2025-03-18
高空坠物责任问题,介绍了相关的过错推定原则,包括直接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和间接过错原则。同时,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建筑物等设施造成他人损害,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但如能证明不存在质量缺陷则可免责。高空坠物伤人采用无过错归责原则,受害者
2025-03-14
高空坠物导致人身损害如何赔偿的问题。按照实际情况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如果导致残疾还需赔偿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等。高空坠物是违法行为,如故意高空坠物伤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同时,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采取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发生。在
2025-03-06
根据《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高空坠物伤人的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伙食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生活费和抚慰金。医疗费的赔偿以就诊医院的费用为准,误工费根据实际损失计算,伙食费
2024-10-21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中抛掷物品致人伤害的案件频繁发生。对于无法确定加害人的情况下,谁来赔偿受害人的问题,学者们争论较大,司法实践也不一致。本文通过分
2024-06-15
高空坠物伤人的赔偿参照《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所在地治疗医院,一般是指距离受害人住所或侵权行为发生地较近的医院。受害人进行与损害
2024-06-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的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如果因此造成他人损害,侵权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然而,如果调查难以确定具体的侵权人,除非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受害者可以起诉整栋楼的居民。受伤者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保全证据,拍
2024-06-08
高空坠物砸车的赔偿按照车主实际损失进行,金额可协商。若车辆损坏达到5000元或破坏次数超过3次,构成刑事案件,需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53条,若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
2024-05-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如果这些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侵权人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除非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否则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需要给予补偿,然后有权向
2024-05-15
河北区的文奶奶在经过一家商场门前时,商场上的标志牌被风吹落,砸中了文奶奶,导致她骨折。商场拒绝支付文奶奶的治疗费用,于是文奶奶将商场告上法庭。经过审理后,法院认定商
2024-05-12
为了规避高空坠物伤人责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预防:1、不主动高空抛物;2、注意检查房屋,整理阳台上的物品,避免掉落;3、购买高空坠物险;4、召集小区业主制定规则,促使所
2024-04-26
高空坠物伤人的赔偿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和医疗费用。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当侵害人的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肉体痛苦、身体伤残或死亡的同时,也给受害人及其亲属带来精神痛苦和创伤
2024-04-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如果高空坠物伤人,可以通过找到建筑物的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管理人来进行理赔。如果能够找到具体侵权人,责任将由该侵
2024-04-01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