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期徒刑的刑期上限与无期徒刑相接,下限与拘役相联,中间跨度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分性。刑法分则中,凡是规定了法定刑的,都规定了有期徒刑。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凡是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应
2024-11-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四个条件,可以宣告缓刑。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
2024-11-23
《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 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犯前三款罪又有其他犯罪行
2024-11-22
我国的刑法的第263条对抢劫罪的定义,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了,抢劫是社会上的违法现象,其行为是受到人们谴责的,不仅害人害己,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扰乱社会治安,威胁公共安全。 抢劫一次,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四年。 以上文章就是对抢劫罪立案标准的全部内容
2024-11-22
聚众哄抢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或者其他场所,多人联合起来进行抢劫行为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的规定,对于情节一般的聚众哄抢罪,可以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2024-11-22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38条第1款、第2款的规定,犯非法拘禁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非法拘禁罪的,从重处
2024-11-21
受贿罪刑期判11年的犯罪分子符合条件可以假释。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
2024-11-21
根据《刑法》第292条,聚众斗殴的罪行的最低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罪犯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二)
2024-11-21
抢劫是一种侵犯财产权的刑事犯罪行为,指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抢劫公私财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3条规定,对于抢劫罪,一般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4-11-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和第236条的规定,涉嫌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的犯罪行为应当被认定为数罪并罚。具体的刑罚包括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根据犯罪情
2024-11-21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零五条的规定,非法拘禁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
2024-11-21
根据刑法第239条第1款的规定,犯绑架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
2024-11-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对于房屋欺诈销售行为,根据欺诈销售数额的大小和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罚。如果欺诈销售数额较大,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2024-11-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经济犯罪中的诈骗罪,如果涉及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的处罚。而所谓的“数额较大”
2024-11-20
根据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的犯罪分子将面临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情节较轻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文章还解释了故意与过失犯罪的区
2024-11-20
根据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会被处以不同的刑罚。如果伤害轻微,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伤害严重导致重伤,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2024-11-20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交通事故责任书的出具时间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完成检验、鉴定的期限,一般为不超过20日,并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或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一定时间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