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著作权的产生采取自动保护原则,即作品一经创作完成,著作权即告产生。因此,与专利、商标等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侵权认定不同,著作权侵权认定还涉及到权利的有效性问题。一部拥有有效著作权的作品必须同时具备下述条件: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
2024-12-06
使用侵权是实践中常见的一类商标侵权行为,根据《商标法》有关规定,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必须经过商标注册人的同意,并签订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如果未经同意即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无论其有无过错,都会构成对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权。与使用侵权密不可分的还有商标
2024-12-06
公司名称被抢注商标使用足以使相关公众对其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是可以提起诉讼的。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
2024-12-06
商标权的侵犯处理赔偿方式包括三种情况:第一,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证明侵权损失,请求按照损失予以赔偿;第二,如果无法计算出侵权损失,则可以根据侵权所得利益进行赔偿;第三
2024-12-06
由于商标权案件专业性较强,由权利人自行取证,对取证的方向和范围把握的十分准确会有一定的难度。公证机关的法定业务之一便是“保全证据”。《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规定了在商标权侵权案件中,可以申请诉前证据保全。涉
2024-12-04
商标法第63条规定商号侵权和商标赔偿的确定依据有三种情况:一是根据权利人实际损失确定;二是如果实际损失难以确定,则根据侵权人获得的利益确定;三是如果权利人的损失或侵权人
2024-12-04
商标侵权案件中,赔偿标准的确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三条来进行的。根据该条规定,赔偿数额应根据权利人实际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或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确
2024-12-0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以下行为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在同一种商品上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而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二)在同一种商品上未
2024-12-04
商标侵权案件中,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是根据被侵权的权利人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如果实际损失难以确定,则可以参照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合理确定。根
2024-12-04
商标侵权行为的例外情况是否构成商标侵权一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需要根据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来判断。商标侵权的例外情况包括合理使用、权利用尽、先用权和在先权利。商标侵权
2024-12-04
商标侵权主要包括未经商标所有权人同意擅自使用、注册、销售他人商标,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商标侵权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
2024-12-04
商标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根据《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侵权赔偿数额应根据权利人实际损失确定,如果实际损失难以确定,则可以按照侵权人获得的利益确定,如果权利人的损失或侵
2024-12-04
商标侵权案件中的赔偿判决根据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确定,如果无法确定实际损失,可以参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或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进行判决。对于恶意侵权行为,赔偿数额可以是确定
2024-12-04
商标注册申请人抢注商标属于侵权行为,商标局不会对此类行为予以注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条,商标注册申请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不能与他人已经注册或初步审定的
2024-12-04
《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
2024-12-03
商标侵权赔偿原则上是使原告权利恢复到没有被侵权的状态,赔偿数额根据权利人的损失确定,如果难以确定可以按照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利益确定。商标法还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
2024-12-02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