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的户籍证明,包括护照和身份证明;在华工作的外国人须持有中国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或临时来华的入境居留证件,或外事部门签发的证件;涉外结婚手续为:外国公民持本人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或外事部门颁发的身份证件,
2022-08-15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结婚的,以及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结婚的,申请人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中国公民与外国人在境外要求离婚,首先应当了解所在地国家有关的法律规定。
2022-08-15
涉外婚姻的结婚证需要依法办理公证,才能得到两国法律部门的认定。第四条 内地居民结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2022-05-05
申请登记结婚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须持有关证件和本人照片,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依法不予登记的,应当告知当事人不予登记的理由。
2022-04-01
6、中国公民和外国人离婚后,在我国境内双方自愿要求复婚的,按涉外结婚的有关规定办理。
2022-03-17
双方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处理意见,签订离婚协议;结婚登记是在中国内地办理的;离婚是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判决违反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危害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2022-03-10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自愿结婚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到中国公民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2022-02-08
对于中国人与外国人结婚的话,有专门的婚姻登记机关,所以这对异国夫妻要结婚的话可以到当地的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去办理申请结婚登记。
2022-01-28
起诉准备,主要是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和写起诉书,如结婚证、身份证明、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等;起诉前要确定法院管辖权,然后提交准备好的起诉书和证据;对不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人或者对下落不明及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涉外离婚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
2022-01-18
3、法律依据:《婚姻登记条例》第四条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结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2021-12-30
具体说来,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结婚的,适用我国法律的规定;在我国境外结婚的,适用当地国家(地区)法律的规定。中国公民与外国人要求在中国境内结婚,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在不违背我国《民法典》关于结婚自由、一夫一妻和男女平等原则的前提下,根据“结婚适用婚
2021-10-19
申请结婚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华侨及出国人员,男年龄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2020-05-25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自愿结婚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到中国公民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对于双方都是外国人,要求在我国办理结婚登记的,只要他们具备《中国人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中所要求的证
2020-05-25
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本规定的有关条款。B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或外事部门颁发的身份证件,或临时来华的入境、居留证件;经婚姻登记机关审查了解,符合《中国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本规定的准予登记,1个月内办好登记手续,
2020-05-25
两人虽然还未结婚,但都在憧憬结婚的幸福生活。简,上海某公司职员,26岁,她的意大利男友名叫Maurizio,简总是称他“老马”。反过来,老马翻了很长时间的中国字典,终于把简的中文名字硬译成了“外国来的白云”,让她哭笑不得。今年6月6日,小扬如愿以偿地成为了Adams
2020-05-25
第十三条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婚姻缔结地或者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第十六条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或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