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集体土地上的“司法强拆”其实是责令交出土地的强制程序,同样是由行政机关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同样会带来强拆或者强征。答案是《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
2020-05-25
强制拆除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之一。(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
2020-05-25
征地拆迁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端正城乡建设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行为。城
2020-05-25
第一条为保证土地管理部门正确、及时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依法追究土地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国家的土地管理秩序,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第五条土地
2020-05-25
一是在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上,具有表率作用;二是在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上,具有示范作用;四是在防范治理职业危害、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上,具有带头作用;五是在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和应急救援工作上,具有基
2020-05-25
为了保障反担保设置的有效性,对现行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反担保行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而大量超出现行法律,法规规范的创新性业务,应深入学习有关的管理办法,找出可以执行的方案,设计出既符合有关规定,又切实可行的法律程序。我们在接受医药企业的新药证书,
2020-05-25
借款人因___________需要,向贷款人申请_______________借款,经保证人保证担保,贷款人同意向借款人发放上述贷款。经各方协商一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银行贷款管理规定,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在本合同有效期内,如遇利率调整,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2020-05-25
合同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都是有效的。在处理房产纠纷的时候是否执行原合同,可以根据案件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不动产、有登记的特定动产或者其
2020-05-25
强征土地的表现形式是比较多的,强征土地有合法强征和非法强征两类,合法强征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土地,非法强征是未经审批或者补偿的情况下,采取暴力的方式征收土地。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第四十五条 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2019-08-09
如何应对拆迁过程中的停水停电?政府部门对被拆迁人实施了停水停电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是具体行政行为,受到《行政强制法》等其他法律、法规的约束。即在具体实施停水停电行为之前,应当向被征收人作出书面催告、听取其申辩,然后再依法作出强制执行决定书
2019-08-09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和城市房屋拆迁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断完善征地拆迁补偿机制,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征地拆迁状况总体是好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十七届中央经委第六次全会的部署,切实加强对征地拆迁政
2019-08-09
城镇土地使用税根据实际使用土地的面积,按税法规定的单位税额交纳。其计算公式如下:。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均采取按年征收,分期交纳的方法。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严格执行税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税法权威性和严肃性,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通过规范
2019-08-09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交通事故责任书的出具时间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完成检验、鉴定的期限,一般为不超过20日,并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或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一定时间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