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由上我们可以知道,彩礼是否返还,一般可以根据是否进行了婚姻登记进行判断,未登记结婚的,彩礼一般可退;进行登记结婚的,彩礼一般不可退。
2022-10-21
当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时,离婚后女方需要退还彩礼;或者男方婚前给付彩礼由此导致自己生活困难的,离婚后女方也需要退还彩礼。所以只要双方当事人没有出现上述情况,女方无需因提出离婚而退还男方之前所给付的彩礼。诉讼时效的起算,权利受到侵害从当事
2022-10-20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2022-10-19
如果双方结婚之后没有共同生活过就离婚的,男方可以请求返还彩礼。如果当事人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该项请求,法院准许离婚的,可根据情况作出是否支持返还彩礼请求;判决不准离婚的,不能支持当事人返还彩礼的请求。
2022-10-18
退还彩礼的情形只有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离婚后男方可以要回彩礼;婚前给付彩礼并导致离婚后给付人生活困难。所以只要男方给付女方彩礼之后未出现上述的情形,女方就不需要退还彩礼。给付彩礼后,若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给付彩
2022-10-13
女方不返还的,男方可以去法院起诉。双方虽然办理了结婚登记,但是没有实际共同生活过,离婚时男方也可以请求返还彩礼。因此,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诉请返还彩礼的条件,应当首先根据双方或收受钱款一方所在地的当地实际及个案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必须给付彩礼方能缔结婚姻
2022-10-10
第一种是双方虽然办理了结婚登记,但是没有实际共同生活过,离婚时男方可以请求返还彩礼。第二种是男方婚前给付彩礼导致自己生活困难,离婚时可以请求返还彩礼。彩礼的返还可以调解双方的利益关系,促进男女平等。
2022-10-09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
2022-09-30
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应返还彩礼;如果已结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人民法院支持返还彩礼的情形有以下几点:
2022-09-29
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以及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对于退还彩礼的请求人民法院也会予以支持。
2022-09-28
1、结婚半年女方要求离婚的彩礼不一定要还给男方。法律规定了退还彩礼的情形,分别是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离婚后为解决男方生活问题的,男方可以找女方退还彩礼;以及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离婚后男方也可以要回之前支付给女方的彩礼。如果
2022-09-27
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应返还彩礼;如果已结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人民法院支持返还彩礼的情形有以下几点:
2022-09-26
第一种是双方虽然办理了结婚登记,但是没有实际共同生活过,离婚时男方可以请求返还彩礼。第二种是男方婚前给付彩礼导致自己生活困难,离婚时可以请求返还彩礼。对于不能认定为彩礼的、属于男女交往间所为的给付财物如何处理,要视其具体情况及性质,由法院依法作出处理
2022-09-23
法律规定的有权利请求返还彩礼的具体情形有: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后面两种应该以双方离婚为条件。目前我国在我国的法律上,订金这个概念是不明确的,但在我国的司法审判实践中,订金一般被
2022-09-23
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应返还彩礼;如果已结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人民法院支持返还彩礼的情形有以下几点:
2022-09-22
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应返还彩礼;如果已结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人民法院支持返还彩礼的情形有以下几点:
2022-09-21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