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妇女生育期间的产假是法定的,不管其生育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员工提出休产假要求时企业都应当无条件地批准。因此,未婚同居生子也可以享受产假。法定90天或120天,具体天数按各省规定这么一个产假,目的是为了能够保障产妇有足够的时间恢复身体健康,享受
2023-08-22
生育津贴的发放是对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生活费用补贴,体现了对女职工的特殊权益保障。生育津贴是生育保险待遇的其中一种,需要女职工自行申请报销。部分地区对晚婚、晚育的职业妇女实行适当延长生育津贴支付期限的鼓励政策。 综上所述,生育津贴报销一共需要五项
2023-08-21
根据我国每个地区经济情况,还有人文风俗等,每个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不一样的。那下面就和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广西计划生育政策。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卫生
2023-08-21
流动人口在外地,为生育幼儿要按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的,那么要了解相应的办理流程。 1、申请人持本人一寸近期照片两张、户口簿、身份证; 3、政策外生育的,需持社会抚养费征收收据等证件,带〈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 口应当在离开户籍地前,应当办理
2023-08-20
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广东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率先修改了《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后的新计划生育条例于2016年1月1日正式施行,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其具体内容如下。 各级人民政府的主
2023-08-19
为了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公民生育子女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计划生育证明,那么,大家知道未婚办理计划生育证明需要什么资料吗?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未婚办理计划生育证明需要什么资料的相关知识,由上述可知,未婚办理计划生育证明需
2023-08-17
1、头胎不用办理准生证。现在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两个以内的孩子是不需要办理准生证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安排生育。以前所有生孩子的,都需要办理准生证,现在则已经取消了。 2、法律依据: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2023-06-30
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深化,近来在离婚诉讼中,当事人争抢抚养独生子女情况非常多,于是出现了由父母轮流抚养子女的现象。根据此规定,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子女的,一般需要由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由人民法院认可。有的当事人在达成协议后,一方或者双方反悔,不履行协
2023-05-04
工作期间流产算是工伤的。女职工发生流产事故之后是可以享受产假待遇的,当前的政策规定是:怀孕没有满四个月流产,产假为15天;怀孕满4个月流产,产假为42天。女职工流产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将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进行支
2023-02-08
虽然重婚生的孩子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应被依法征收相应的社会抚养费。在给孩子上户的时候,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出生医学证明》、父母结婚证等的材料。
2023-01-06
一是购得个人房产,将户口迁到个人房产上;投靠人为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符合本市计划生育政策,父或母户口在京,有合法固定住所。
2022-12-01
可以,政策外生育、非婚生育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可以凭《出生医学证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或者非婚生育说明,按照随父随母落户自愿的政策,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综上所述,重婚罪在我国是会受到处罚的,是会判处两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
2022-11-08
为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出生人口申报户口登记的法定权利,各地不得自立限制新生儿落户规定,特别是对未婚生育、超计划生育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人口申报户口登记,严禁设立任何前置程序和附加条件,不得将户籍登记与社会抚养费征收、落实长效节育措施
2022-09-22
在羁押期间已是孕妇的被告人,无论其怀孕是否属于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也不论其是否自然流产或者经人工流产以及流产后移送起诉或审判期间的长短,不适用死刑。第四十九条 第一款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2022-07-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公布,提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此外,《决定》明确,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目标任务未完成、严重弄虚作假、违法行政造成恶劣影响等情形,实行“一票否决
2022-06-23
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照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2022-04-28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