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和知识产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权利,而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两者有重叠之处,但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属于其范畴之内。著作权保护作品的复制、发行
2025-04-21
著作权与著作邻接权的区别。著作权主体是智力作品的创造者,保护对象主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原作品,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利等。而邻接权的主体是作品传播者,保护对象主要是经过加工的作品,内容主要包括出版者、表演者等权利。两者的受保护前提和保护期限也有所不同
2025-03-06
著作权人又称“著作权主体”,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著作权人可分为原始著作权人和继受著作权人。著作权人的权利,也就是著作权法律关系的内容,它是指著作权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著作人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财产权是指具有物质内容,直接体现
2025-01-26
LOGO版权属于著作权中的美术作品。《著作权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五)摄影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
2024-12-13
《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是——作品。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同时著作权法还规定了官方文件、时事新闻等不属于保护的对象。如果被转载的文章本身就是剽窃他人的作品,不具有独创性,那么被转载的作品
2024-12-05
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因而应当具备三个条件:。因此,由顾客支付服务费用,影楼提供专业服务完成的照片及其底片,属于著作权法第十七条关于委托创作的规定。
2024-11-24
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依法对他的作品享有的一系列的专有权。著作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根据我国的著作权制度,著作权是一种包含若干特殊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混合权利,行使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往往涉及其中的人身权。例如,作者将他的作品首次交出版社出
2024-10-07
知识产权的国际条约是比较多的,与我国有关的国际条约包括《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等。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包括以中国为原属国的商标国际注册申请、指定中国的领土延伸申请及其他有关的申请。
2024-10-03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有证据
2024-10-03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自愿登记收费标准》电影作品每件5000元,系列作品登记第二件起每件300元。超短片〈1分钟500元,1-5分钟600元,系列作品登记第二件起每件150元。《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
2024-09-16
商标权在商标注册后才产生,商标注册人享有该商标的专用权,并受法律保护。商标是通过商标局进行申请的。著作权即是又称版权,版权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
2024-09-05
我国《著作权》明确规定了,摄影作品的拥有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作品,并获得报酬的权利。《著作权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确定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一是权利人的实际损
2024-09-04
它不仅具有传统作品的基本特征,也完全受保护作品所做的解释: “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这种保护也与国际上对网上作品版权保护的潮流相符。技术是网络著作权保护的关键
2024-08-30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对创造性的劳动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独占性和时间性等法律特征。知识产权的作用包括保障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权益,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24-08-28
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或者说排他的独占权,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是作者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的合一。《著作权法》将著作权及邻接权都纳入其调整的范围。
2024-08-26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