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在对专利权进行财产保全时,应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该通知书应明确要求协助执行的事项,并附上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书。专利权的保全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之日起计算。如果需要继续保全该专利权,人民法院在保全期限届满前应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发送继续保全的协助执行通知书。若在保全期限届满前未送达该通知书,则视为自动解除对该专利权的财产保全。对出质的专利权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而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不受保全措施的影响。此外,人民法院对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签订的独占实施许可合同,也不影响对该专利权进行财产保全。已进行保全的专利权不得重复保全。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作出判决前,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民事案件从受理到判决生效需要一定时间,而判决生效后债务人若不履行义务,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又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若债务人转移、隐匿或挥霍争议财产,或者用于执行的财产,会加剧当事人矛盾,也可能导致生效判决无法执行。对于易腐烂变质的争议标的物,如水果、水产品等,必须及时处理并保留价款,以减少当事人的损失。
采用财产保全的案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案件必须是给付之诉,即诉讼请求涉及财产给付。
其次,未来的生效判决因主观或客观原因无法执行或难以执行。主观原因包括当事人转移、毁损、隐匿财物或可能采取这些行为;客观原因主要指争议标的物易变质、腐烂,若不及时采取保全措施将造成更大损失。
财产保全的申请和担保流程,以及财产保全裁定的时限、担保要求与解除机制。申请人需提出申请并提供担保,法院有权要求相应担保。诉前保全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诉中保全则视情况紧急程度而定。财产保全可因多种原因解除,如被申请人提供担保或履行判决义务。同时,
诉前保全金额的相关规定。申请人申请诉前保全时,保全财产限于请求范围或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担保数额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担保数额在申请诉前保全时应当相当于请求保全数额。此外,财产保全的费用交纳标准和条件也有所详述,当事人需了解并满足相关要求以确保申请有
关于保全裁定的送达问题。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被保全人应第一时间收到通知,如有异议可提出复议。紧急情况下,利害关系人可申请采取保全措施,需提供担保。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需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执行立即开始。未依法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法院将解除保全
财产保全的定义、目的、申请方式、具体措施以及申请时机等相关内容。财产保全旨在防止被告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确保判决能够顺利执行。当事人可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申请,并需明确说明要求法院采取的措施。法院会根据情况认真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定。在起诉后判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