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税是指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而凭借其政治权力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或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程度征收的一个税种。从环境税的内涵上看,可将其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所谓狭义的环境税,就是特指环境污染税,是国家为了限制环境污染的范围和程度,而向导致环境污染的经济主体征收的一种特别的税种。而广义的环境税则是税收体系中与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
第一,科学技术性。污染税的征收必须通过环境监测、根据标准来进行,离开科学测定,环境税无法实现依法征收。
第二,专用性。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对于环境税收入的使用采取专款专用的原则,虽然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该原则将造成税收刚性,降低经济效率,但大多数学者同时也承认,在目前环境形势严峻、环境税率尚未达到最优水平时,专款专用是现实可行的次优的解决办法。
第三,过渡性。环境税与其它税收不同,它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是通过税收手段的调节作用改变经济当事人行为达到对环境的保护。当政府设计某一环境税种的目的是为淘汰有损环境的产品的使用时,这一环境税种往往具有时间性,它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草原出现严重的退化、沙漠化、盐渍化趋势。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且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近1.5亿元。
2003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158.7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048.7万吨,远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常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消减任务还未完成,机动车尾气污染、农村污染、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2003年,七大水系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38.1%的断面满足I-III类水质要求,城市河段污染突出,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海河口地区和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严重,赤潮发生频次增加,面积扩大。
船舶发生海难事故时如何减少海洋污染范围的问题。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在发生海难事故导致海洋环境污染时,有权采取强制措施避免或减少污染损害。对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将受到警告和罚款等处罚。
环境税的发展历程。从经合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的“污染者付费”原则开始,环境税逐渐发展并多样化,包括排污税、碳税等。同时,发达国家推行绿色税收政策,进行绿色税制改革,环境税已成为主要的环境政策手段。此外,还介绍了典型的环境税如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噪声税
环境污染对财产造成的损害,分为人身损害和环境损害两个方面。人身损害包括健康权利和生命权的侵害以及精神损害。环境损害则表现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受损,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多种损害。因此,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们
废物焚烧炉的物质转化过程,指出物质燃烧后只是改变形式,并非消失。在废弃物焚烧过程中,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和氯化物等通过烟道气排放并结合微小的烟尘颗粒存在。焚烧产生的化学物质具有持久性、生物聚集性和毒性等特性,再次进入环境并对自然系统构成危险。此外,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