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时效规定
时间:2025-07-26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提起诉讼的时效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应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超过规定期限未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直接提起诉讼的时效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于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对于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三、申请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时效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法律或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有规定,以其规定为准。在紧急情况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规定期限的限制。
四、起诉期限耽误的情况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如果因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除前款规定外,当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哪些情况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我国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中断情形包括权利人提起诉讼、要求履行义务等。中断和中止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法定事由和法律后果等方面。中断可发生在任何阶段,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决定的事实;而中止只能在最后6个月发生,事由是当事人无法左右的事实
-
可能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是多少
可能判处五年以上但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为十年。数罪并罚情况下的刑期执行规则包括判决宣告前、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的不同情形。在看守所期间,犯罪嫌疑人是不被允许打电话的。律师在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中,会见在押犯需要经过侦查机关的批准,其他情况下有权
-
如何申请诉讼保全
如何申请诉讼保全,包括申请方式、时间要求、对象和范围、具体保全措施、符合法律规定的申请条件以及提供担保等要点。当事人需在提起诉讼或仲裁前向有关法院提交书面申请,申请时间应在起诉前或诉讼程序开始后、法院作出判决前。申请对象限于当事人争议的财产或被申请人
-
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已过上诉期,是否还可以上诉
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并已过上诉期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上诉的问题。已过期则不能再上诉。同时详细阐述了上诉的程序、提起条件及哪些人有权提起上诉,包括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等。
-
为什么在中级人民法院无法查询到上诉案件
-
行政诉讼时效规定
-
被告辩称款项为约定款项,原告主张委托法律关系证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