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或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刑期将在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战时犯前款罪的情况下,将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刑期将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泄露军事秘密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
泄露军事秘密罪侵犯的客体是军事秘密的安全。根据我军《内务条令》和《保密条例》的规定,军人必须遵守保密守则,包括不该说的秘密不说,不该带的秘密不带,不在私人书信中涉及秘密,不用普遍邮电传递秘密以及不在非保密场所阅办、谈论秘密等。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保密规定,使军事秘密被无关人员知悉,从而危及军事秘密的安全。这将对国防和军队的安全与利益造成严重危害。
虽然我国刑法第398条已经规定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但考虑到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侵害的客体是军事秘密的安全,犯罪主体又是军人,为了加强对军事秘密的特别保护,所以又专门规定了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
拒不救援友邻部队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行侵害的是战场上的友邻关系,表现为在战场上明知友邻部队处境危急请求救援,能救援而不救援,导致友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为指挥人员,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多种动机。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该罪行涉及在战时故意制造、散布谣言,动摇军心的行为。罪体行为包括口头或书面途径制造谎言,煽动不良情绪。特定的犯罪时间是战时,平时的行为不构成此罪。责任形式是故意,即明知行为会动摇军心而有意为之。在认定时,应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刑罚和相关法律规定。犯此罪的人员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文章详细阐述了构成该罪的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该罪侵犯的是正当行使指挥权的秩序,表现为滥用职权并造成严重后果。犯罪主体是军队中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及认定。主体为参加作战的军人,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行为包括在部队中公开或私下故意制造、散布谎言,蛊惑官兵,造成部队情绪恐慌、士气不振。责任形式是故意。在认定上,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与谎报军情罪、假传军令罪、战时造谣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