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争议 > 消费争议调解 > 约谈对象的范围

约谈对象的范围

时间:2025-07-02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2366
?手心律师网长春12月8日电(记者林-宏)吉林省近日下发了关于《吉林省工商行政(市场监督)管理机关消费侵权行政约谈制度(暂行)》的通知,对于不履行约谈的违法经营者,将依法处理并记录到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中。

根据相关规定,共有14种经营行为将被列为约谈对象。这些行为包括:

消费者投诉举报比较集中、数量较大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投诉举报比较集中且数量较大。

经营者因同一商品(服务)质量问题被5个以上消费者群体投诉的

当一个经营者因同一商品或服务的质量问题被5个以上的消费者群体投诉时。

阶段性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起伏明显、数量变化大的

当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在一段时间内起伏明显,数量变化大。

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商品(服务)质量监管存在问题具有代表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

当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商品或服务质量监管存在问题具有代表性、倾向性和苗头性时。

经营者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或不足的

当经营者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或不足时。

经营者一年内因商品(服务)质量问题被消费者投诉累计5次以上的

当一个经营者因商品或服务质量问题被消费者投诉累计5次以上时。

经营者因商品(服务)质量问题一年内对消费者的正当投诉无理拒绝或故意推诿累计2次以上的

当一个经营者因商品或服务质量问题一年内对消费者的正当投诉无理拒绝或故意推诿累计2次以上时。

经营者因商品(服务)质量问题一年内被工商部门查处2次以上的

当一个经营者因商品或服务质量问题一年内被工商部门查处2次以上时。

经营者因商品(服务)质量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或造成经济财产损失达1万元以上的

当一个经营者因商品或服务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或造成经济财产损失达1万元以上时。

经营者因商品(服务)质量问题被工商机关通报或被媒体曝光后,未主动改正而被消费者投诉或被查处的

当一个经营者因商品或服务质量问题被工商机关通报或被媒体曝光后,未主动改正而被消费者投诉或被查处时。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服务)质量存在缺陷或安全隐患,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当一个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质量存在缺陷或安全隐患,且未采取有效措施时。

公用企业或者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和直销企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

当公用企业或者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和直销企业侵犯消费者权益时。

广告发布单位、广告经营者因发布违法广告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或者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当广告发布单位或广告经营者因发布违法广告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或者引发群体性事件时。

利用合同欺诈消费者的

当一个经营者利用合同欺诈消费者时。

约谈后的回访和处理措施

约谈组织者应在约定时间内对约谈整改情况进行回访。对于无故不参加约谈或约谈后整改不落实的情况,将通过媒体及其他方式进行通报。如果发现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并记录到企业信用管理系统。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消费者的分类

    消费者的分类。根据购买态度与要求的不同,将消费者分为七种类型,包括习惯型、理智型、经济型、冲动型、感情型、疑虑型和不定型。每种类型的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和心理特征上都有所不同,商家可以根据这些分类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 消费者正确投诉的法律要求

    消费者在使用商品时遇到故障或突发事故的投诉法律要求。消费者应及时保护现场并请相关部门出具勘查证明。投诉时,应写清楚投诉信,提供必要的说明材料,并实事求是地反映真相。同时,消费者还应注意收集保留购物发票、使用说明书等,保存损害实物和相关材料,注意投诉的

  • 消费者购买假货的处理方式

    消费者购买假货的处理方式,包括消费者的权益和解决方法。消费者有权向经营者或生产者主张退货并要求三倍赔偿。解决争议的途径包括协商、调解、投诉、仲裁和诉讼。商品缺陷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时,消费者可以要求销售者或生产者赔偿。若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

  • 销售隐瞒新车缺陷的维权途径

    销售隐瞒新车缺陷的维权途径。当消费者遭遇消费欺诈,如汽车经销商隐瞒新车缺陷,可通过多种途径维权: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损

  • 约谈对象的范围
  • 微信代购商品买卖假货的投诉途径
  • 消费争议协商和解的定义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