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它是行政中的一种违法行为,即行政机关在接受申请后,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
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履行法定职责在含义性质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准确界定这两者的概念并加以区别对待。
行政不作为是与行政行为相对应的一个学理概念。尽管在法律规范中很难找到权威的解释,理论界对其定义也存在分歧。一些学者认为行政不作为包括形式不作为和内容上的不作为,即行政机关在形式上拒绝履行职责,实质上是不履行法定职责。然而,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拒绝行为在形式上是一种积极的作为形式,应该被视为行政作为而非行政不作为。他们认为行政不作为应该从行为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存在状态来界定。作者赞同这种观点。
行政不作为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指的是行政主体维持现有法律状态不变的行为。它是一种从形式上被人所感知的行政行为,即行政主体已经积极做出了一系列动作,这些动作可以被相对人直观地感知。例如,工商机关对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的答复或不予答复,无论内容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可以从形式上感知的。行政不作为维持了原来的权利义务,没有导致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增减得失。
行政不履行法定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履行其行政管理职能的活动中,对已经接受对方申请,要求其履行职权范围相一致的法定职责而明示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的行为。行政主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进行与其职权范围一致的行政管理活动,实现其具体行政管理职能所应承担的法定责任。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直接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决定了相对人是否被授予权利或被设定义务。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工商部门新的消费者投诉受理办法。自3月15日起,工商部门对七种投诉不予受理或终止受理,包括不属于职责范围、超过保质期、已调解、已处理、超过一年权益受侵害及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投诉。消费者投诉需明确被投诉人信息、投诉请求及事实和理由、联系方式和投诉日期。工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与特点,包括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区别。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未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状态,是一种违法行为。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履行法定职责在含义性质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必须准确界定并区别对待。行政不作为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