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主体 > 行政主体的重要性及其在行政法中的应用

行政主体的重要性及其在行政法中的应用

时间:2025-09-13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6803
在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上,历来都是以行政机关、行政工作人员为对象,而没有从行政主体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行政主体和行政机关、行政工作人员是不能等同的。行政法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哪一个行政机关有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也就是哪一个行政机关能够成为行政主体。因此,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这一概念的存在,既是基于实践的需要,也是行政法学对实践的抽象概括。具体理由是:

实现依法行政的需要

我国行政机关中存在着互相扯皮、推诿责任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职责、权限和主体地位的不明确。为了实现依法行政,首先需要确定复杂的行政组织的主体资格,这是依法行政的必要条件。

确定行政行为效力的需要

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作出的,具有国家强制力,并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只有行政主体作出的行为才具有行政行为的效力,不具备法定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为不具备行政行为的效力。

确定行政诉讼被诉人的需要

确定行政机关能否成为行政诉讼的被诉人,首先要确定该行政机关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确定被诉行政行为的被诉人,需要考虑该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哪一个行政机关。

行政活动保持连续性、统一性的需要

行政活动是由国家公务员实施的,公务员数量众多且各异。根据依法行政的原则,要求存在行政主体,由其统一众多、先后不同公务员的行为,承担由各个公务员行为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行政主体是保证行政活动连续统一的一种法律上的技术。

综上所述,行政主体的概念在行政法学中的应用不仅基于理论要求,更重要的是基于实践需要。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

    我国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及相关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和价格违法的处罚等。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需先向上一级

  • 自由选择制度

    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面对行政争议时的自由选择制度和复议前置制度。前者允许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但选定复议后不能再申请诉讼;后者则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且需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行政复议程序

    行政复议程序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在收到申请后,县安监局需按规定时间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对于受理的申请,市安监局会将相关材料发送给被申请人,并开展书面审查或必要的调查。最终,县安监局会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复议决定,并送达相关当事人。

  • 行政主体的重要性及其在行政法中的应用

    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行政机关存在职责不明确的现象,确定行政组织的主体资格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必要条件。行政主体的概念在行政活动中具有实践意义,它能确定行政行为的效力和行政诉讼的被诉人,保证行政活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 行政诉讼案由的新规定
  • 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是否可行
  •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构成要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