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日,崔某开始在莱阳某调味品公司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14年4月7日,崔某在送货过程中不慎刮碰到张某的货物,导致被张某砍伤。伤后,崔某再未返回单位工作。2014年5月8日,调味品公司解雇了崔某。崔某在工作期间的月工资为3160元。
2015年5月4日,崔某向莱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调味品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12400元、双倍工资34100元、停工留薪期工资9300元、赔偿金24800元、医疗费6860.87元。
莱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调味品公司应支付崔某经济补偿金12400元,但对其他仲裁请求不予支持。
法院认为,崔某在2015年5月4日提出经济补偿金请求时并未超过仲裁时效,符合法律规定,应支持其主张。根据崔某在该公司工作的时间(2010年9月1日至2014年5月8日),共计3年半多不足4年,因此崔某主张的经济补偿金12400元未超过法律规定,应予以支持。然而,崔某并未经过工伤认定程序认定其伤情为工伤,因此他主张的停工留薪待遇和医疗费等工伤待遇无法得到法律支持。至于崔某主张的双倍工资和赔偿金,已超过一年的仲裁时效,因此不予支持。
综上,原审法院判决调味品公司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崔某支付经济补偿金12400元。调味品公司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但烟台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上诉,维持了原判。
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劳动合同不受影响,不需要支付补偿。但如果涉及裁员,员工有权要求经济赔偿金,赔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若新公司要求重新计算工龄并终止劳动合同,员工可要求相应经济补偿。整体而言,公
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起算。一般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特殊情况下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基于权利主体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的那一天。不同情境下,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有所不同,包括约定履行期限、无履行期限、附条件或期限的债权请求权等。人身损害赔偿中,
单位是否能向员工收取押金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特殊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经营实际需要且劳动者自愿的前提下,可以收取“风险抵押金”。同时,单位也无权扣押员工的人事档案,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劳动争
关于劳动者年休假的相关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的年休假是基于累计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即使在当前公司工作不满一年,只要累计工作时间达到,就有权利享受年休假。年休假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累计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以及跳槽人员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