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管辖仅适用于合同纠纷引发的诉讼。
协议管辖选择的法院必须与合同有实际联系,不能选择与当事人和合同毫无关系的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只能在以下五类管辖法院中选择一个: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如果管辖协议约定不明确或选择了两个以上法院,则协议无效。
协议管辖仅适用于第一审民事案件,不适用于二审和再审民事案件。
协议管辖不能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例如,不可以将应由基层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的案件约定选择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属于专属管辖的案件,如不动产纠纷、港口作业纠纷、继承遗产纠纷,都不能由当事人约定选择其他管辖法院。
协议管辖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书面协议。书面协议可以是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或在诉前达成的选择管辖协议。即使合同无效,协议管辖条款仍然有效。
最新的《民诉法司法解释》第33条关于合同转让协议管辖的可转让性,包括协议管辖的定义、适用范围、审理级别、管辖类型以及表现形式等。协议管辖适用于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但不包括人身密切相关的纠纷。合同转让时,原合同中的管辖权协议对受让人有效,但存在
不当得利的法院管辖规定和如何认定有管辖权的法院问题。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而导致他人损失的情况,需返还利益。在举证方面,通常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但在特殊情况下会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管辖法院一般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涉及不动产的案件则
民事诉讼中管辖权移送案件的程序。当法院发现受理案件不属于其管辖范围时,需按法定程序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移送流程包括发现、移送、受理、判断管辖权、上级法院指定管辖等步骤。确保案件被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以维护司法公正和权益保护。
有效的协议管辖条件,包括纠纷范围限定为合同纠纷引发的诉讼、法院选择需与合同有实际联系且从五类管辖法院中选择、适用范围限定为第一审民事案件、不能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以及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书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