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适用范围

时间:2025-07-19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1041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有义务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如要求听证,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听证程序

1. 参会人员核实

在听证会开始前,首先由书记员核实申请人、案件调查人以及其他参与听证的人员是否到场,并核实其身份的真实性。

2. 宣布听证会纪律和参与人权利义务

书记员宣布听证会的纪律,并向参与人员说明其在听证会中的权利和义务,报告主持人听证会可以开始。

3. 确认主持人和书记员身份

听证主持人介绍自己和书记员的身份资格,并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如果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并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以决定是否回避;如果申请回避的是听证员或书记员,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做出决定。当事人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不满,可以申请复核一次。

4. 宣布听证事项和案由

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的事项,介绍案由,并说明听证会的目的和宗旨。之后,调查人将说明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证据、处罚依据以及拟作出的处罚。

5. 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当事人有权就调查方公布的事实、依据以及自己的主张进行陈述和申辩。

6. 质证和辩论

在听证主持人的主持下,调查人和听证申请人进行质证,并展开辩论。

7. 其他参与人陈述

其他参与听证的人员,如第三人或证人,可以进行陈述。

8. 最后陈述

调查人和听证申请人进行最后陈述。

9. 宣布听证会结束

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结束。听证会结束后,主持人应及时制作听证报告书。听证会作为一个内部审查把关的程序,承担着"安全阀"的作用。因此,行政处罚听证报告书以及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处罚依据和处罚建议提出的意见,对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最终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区别

    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区别。行政监督涵盖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活动,而行政法制监督则是指特定机关、司法机关及公民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实施的监督。行政法制监督是基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制度实施的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对行政行

  •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规定

    中国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规定。被告需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供证据和规范性文件,逾期不提供或无理由逾期提供则视为无证据。原告在行政诉讼中也需承担一定举证责任,如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证明自己提出申请的事实等。如需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请前往法律咨询渠道。

  • 听证适用范围

    行政处罚中的听证适用范围及听证程序的相关规定。在特定行政处罚决定前,当事人享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听证程序包括核实参会人员、宣布纪律和权利义务、确认主持人身份、宣布听证事项和案由、当事人陈述和申辩、质证和辩论、其他参与人陈述、最后陈述等步骤。听证会的

  • 情报活动阶段:问题发现与目标确定

    行政决策活动的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和决策过程反馈。情报活动阶段主要确定决策目标和问题;设计活动阶段拟定备选方案并评价其后果;抉择活动阶段选定最佳方案;决策过程反馈则是对整个决策过程进行实践性评价和检验,及时修正决策方向或弥补遗漏。

  • 听证程序的主要规则
  • 拒绝协助调取证据的行为是否违法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未按规定编制审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